第6章(第3/4页)

何疏听得嘴角直抽搐:“肩膀上坐了俩鬼,人还能正常生活吗?”

怪鸟摇头晃脑:“所以那老板老说自己肩膀疼啊,他还以为是自己肩颈劳损,两个鬼天天吸食他的精气,早晚都要把他耗死,也因为那里阴气森森,常年生意不好,除了我们几乎没什么人去的。”

何疏:“你们没提醒他吗?”

怪鸟道:“万事必有因果,你当怎么会这样?那旅馆是他的自宅地,当年建房子的时候,他贪图小便宜,用了些便宜材料,后来台风暴雨墙体部分倒塌,压死两个过路人,老板疏通关系赔了点钱,把事情压下来,这事发生得早,当年遮掩容易,但从那之后旅馆生意就开始走下坡路。他还以为是旅馆周边扩建修路的缘故,其实源头就出在他自己身上。”

何疏:“你怎么知道怎么多细节的?”

怪鸟得意:“我听旅馆员工和周围邻居说的。”

这些讯息肯定不是一两句闲话就能得到,非得是成天在七大姑八大姨身边蹲点才能总结出来,可见这只鸟特别八卦。

何疏心里还有点盘算。

“这样吧,给你打个折,每个月一千房租就行,包吃住,但我现在被窅魔缠上了,能不能活过这几个月都不知道,你们能住多久,就得看我能活多久了。”

言下之意,你总不能眼睁睁看着你的房东就这么凉了吧?

从广寒之前的表现,和怪鸟的对话里,何疏知道对方肯定有办法对付妖魔,只在于想不想出手。

这话说完,对方久久不语,何疏被盯得浑身发毛,还以为广寒嫌这笔买卖不划算——也是,便宜那点房租,还得保房东的命,换了他也宁愿继续睡天桥。

就在他考虑要不要讨价还价把房租减免掉,换取自己一条狗命时,广寒忽然问:“你跟閣皂山有什么渊源?”

何疏疑惑,想了想,摇头:“我听我外公说过,太外公出身蕴海山致虚派,当年多么牛逼风光,但我却根本查不到这个地方。”

“北宋时,茅山、龙虎山、閣皂山并称三大符箓宗门,盛极一时。淳化年间,冯寿出走,于蕴海山创致虚派,是为閣皂山分支,后来閣皂山的言法道失传,致虚派就成为言法道的唯一传承。”

广寒说罢,目光落在他身上凝住。

“你之前在阴阳混沌交界用的法咒,就出自言法道。”

言法道,顾名思义,以言定法,言出法随,万物无有不从。

它出自符箓,又跟符箓有所不同,相传起源于上古时代,女娲下授于人的术法,仓颉造字之后,将文字寓于声调,以字形为法咒,以声言为兵器,将此术发扬光大的,是东汉末年的张道陵,据说他有十八字真言法,从风雨雷电,到点豆成兵,无所不能。

像佛家的六字真言,如日本的言灵术,其实也都是同样的原理,只不过各地相继流传,各成一家。

传说学此道精深者,往往只需出口一字,就能引来天雷地火,甚至更为宏伟的天变。

何疏一听这话,就知道广寒门儿清,是个懂行的。

他记事以来,外公就不大乐意说起自己从前的事,却又舍不得自己道法失传和何疏天赋浪费,还是一点点找机会教。

当时何疏也小,一心贪玩,外公让他每天写完作业学两小时,他就惦记答应小伙伴踢足球,千方百计躲开,最后至多学了半小时就迫不及待要出门玩,外公叹气没拦着,只喃喃说看来要后继无人了。

但何疏的确是天赋过人,这样有一搭没一搭地,竟也学了点本事。

“外公说,蕴海山致虚派后来人才凋敝,基本就剩下他一个,也没什么外传不外传的说法了,不过我学得稀烂,顶多就是半桶水。”

要是外公在,也不至于让窅魔盯上他,还束手无策。

广寒盯着他,一错不错:“除了言法道,你身上还有一样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