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四(第3/4页)

这里出现了三个时间节点。

邱少扬问道:“秦小飞有没有说过,自己大概是几点钟,在村口见到的秦望?”

陈颜佳摇头:“他说自己不记得具体的时间,他是骑着自行车上班,说自己平常骑车回家大概就是20-25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推断,他们大概是八点二十五到八点三十之间在村口相遇。”

明堂道:“从秦城家到村口,距离有多远,走路需要多少分钟,你们都测了吗?”

陈颜佳点头:“测过了,距离约为1公里左右,一个正常的成年人的步行速度为1.5m/s,也就是说大约是11-12分钟,我们也进行了测试,杨猛差不多是10分钟,而其他警员随意走,差不多都在11-13分钟左右,按照这个速度来推算,秦小飞八点二十五到八点三十与秦望在村口相遇是成立的,从秦小飞与秦望见面的地方,再到秦望与秦城见面的地方,大概又是一公里,按照这个速度来算,秦城八点三五到八点四十左右与秦望碰面,这也是成立的。”

邱少扬道:“匀速的情况下,当然是成立的,但是不要忘了,秦望的血液里酒精含量检测数值特别高,就算秦望是醉酒或者是接近醉酒的状态,速度也不可能以一个正常的成年男人的速度来作参考,再者,这个时间卡的太死了,不合理。”

“根据秦城的说法,加上你们的测试,他上班的地方到村口,大概就是20-25分钟,那就算以25钟来计算,算上下班后耽搁的时间,他到村口最迟也就是八点三十,和秦家旺看到秦城的时间八点二十左右,只是十分钟,清醒状态下,成年人的速度基本就一公里11分钟已经是比较快的,综合平均算12分钟,醉酒状态下,少说也要14-15分钟吧,按八点半往前推,村民秦家旺见到秦望的时间就是在八点十几分到八点二十左右,虽然这个时间上看起来是严丝合缝,没有任何问题,但这恰恰就是最大的问题,每个人都能给出一个详细的时间,且几个人的时间都能串联起来,当我们看到这个串联的时间之后,第一反应是什么?”

陆长风道:“最后一个证词,秦城问他干什么,他说他出去买酒,所有的时间点都卡的严丝合缝的,根据这三个时间点的证词,基本可以断定秦望离开了家。”

“对,这些重要的时间点,都在向我们传递一个概念,秦望离开了家。”

邱少扬说道:“当我们抵达秦望家的时候,发现他的钱包,手机,钥匙都在家里,他既然要去买酒,还能和村民说出自己的此行目的地,那就说明他意识还算清醒,怎么会不带钱就出门?可要是他意识不清醒了,又怎么会每个时间点都能卡得这么严丝合缝呢?这是一个完美的证据链,可秦双屿在我们录口供的时候,说门是锁着的,秦望没有拿钥匙出门,门为什么会锁?而寇晴没有回过家,反推一下,如果秦城没有在路上遇见秦望,秦小飞也没有在村口遇见秦望,而秦家旺更没有看到秦望从他家门口经过,秦望甚至没有出过门,而秦双屿在门是不是锁着的问题上撒了谎,那么这个案子的反推证据链,是不是也能成立?1+1=2的同时2-1=1。”

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之后,邱少扬继续说道:“法医验尸报告上说死者是在用餐后一小时左右死亡,而秦双屿他们晚上一般是七点半左右吃晚饭,那么当时推断的死亡的时间就是在八点半到九点之间,根据村民提供的时间线,这个时间刚好就是秦望就不在家。那么就算按照这个时间线来计算,秦望他们村到县城的距离大概是五公里,减掉和秦城相遇的一公里,他走到县城还有四公里,他大概要50-60分钟才能够走到县城,大晚上地走五六公里,就为了去县城买个酒,还是走着去?是他疯了还是我们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