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1999·夏(完) ◇(第4/7页)

从二监出来,青豆一路都挺平静的,她回到单位,认真干完自己的工作,下班等大家都走了,她伏在桌上哭了。

她忽然想到,自己毕业的时候,顾弈让她过自己想过的生活。青豆还傻乎乎问,那你怎么办?顾弈说,别管我。

顾弈不想让青豆觉得问题出在她自己身上,不想给她压力。他对吴会萍保证,不会因为孩子和她分开,也恳请吴会萍不要逼青豆,不要告诉她。

-

青春里的人和青春外的人,对青春的感受是错位的。

青豆站在青春里,洋洋得意,没觉得自己正处于多好的年华。等到二十五六岁,好像不青春了,又忽然开始惋惜青春。怎么当时没有好好珍惜。

余辉之邀请她做《南风》世情人心专栏的专栏作者,每两周交一篇千字稿,写南城人的故事。

青豆答应了。他们坐在熟悉的编辑部聊了一下午专栏的事。

青豆端起自己的专用茶杯,怡然地斜靠窗边晒太阳。

老师问她,还想不想做编剧了?以前提到做编剧,你眼睛可是会冒光的。

青豆佯作不悦:“现在没有光了吗?”

余辉之大笑:“有啊!怎么没有!”

青豆又开始走街串巷,拾起她的写作。

她的第一个剧本完成在98年年底。

写剧本是在夏末初秋,她想收养东子,顾弈不同意,放弃一切表面功夫,也不骗她了。

但不许她自暴自弃。收养在他看来,是青豆难过的表现。

他们一天会做两次。中午下班回去做一次,晚上回家吃完饭,散会步,写会剧本,还会再做一次。她的故事就是在这样疯狂的颠簸里震出来的。

因为心情压抑,又过着“畜生”一样的野生日子,她的灵感爆发。有时候顾弈特别疯,撞得她脑子里的精彩碎片清零哐啷响。太刺激了,这种时候,青豆会抽离身体,往书桌跑。她肯定是跑不过顾弈的,便拿张纸,坐在他身上摇晃的同时还在努力记录一些点子。

事后别人看,全是鬼画符,一个汉字都没有,但青豆都看得懂。

每次结束,她都要认真整理这些稀有的灵感。

半年没日没夜,这对夫妻用事实证明,确实不太行。而且大概率是她不行。

青豆焦虑,偷偷跑去看中医,喝了一个月药被顾弈骂了,灰溜溜还是放弃了。

几百页剧本,她修改三次,敲打一个月,终于满意,通过余辉之的关系投至上影厂。

投出三个月,收到回复,上海那边请她去一趟,谈谈合作。去之前,余辉之让她不要抱太大希望,电影初期阶段很容易黄的,这可比文学投稿变数大多了。

青豆心脏强大,就是去见见世面:“没事的,我经得起打击。”

那边报销路费住宿,但是青豆和顾弈是开车去的,也没要那点报销的钱。

顾弈夸她,到底工作了,这点小钱都不放心上了。

青豆做作地捋捋碎发:“那是,当然不一样了。”

98年开始,可能是生活条件好了,可能是工资涨了,青豆的拍照量骤增,据顾弈统计,一年会洗出千张照片。

青豆很少回看这个阶段的照片,更别提一张照片藏在枕头下来回看几百遍。

拍的太容易了,反倒没了过去来之不易的珍惜。

青豆对相机依然热爱,婚后她又买了一台理光和一台傻瓜胶片机。但她喜欢的还是海鸥,约莫已经淘汰了,随手拿起来拍一点也不心疼。

她说,随民生水平提高,相机需求变大,市面越来越多全塑镀膜镜头的相机,因为塑料制品生产速度快。

但从光学角度来说,随时间推移,塑料片镜头高分子合成状态的非球面镜会发生微形变,致使光学精度下降。

青豆还是喜欢传统的玻璃镜头,经得起时间考验。

99年,发生了三件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