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第4/8页)

“想好了,我明天带钱过来,八点半。”一定在那个什么李老板之前赶来签合同,哪怕是提前一天,也能多一点选择余地。

“不行,还是今儿下午吧,下午我就来。”

说着,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他就急匆匆骑着摩托车走了。

卫孟喜哑然失笑,这年头能成为万元户,手里能拿出几万块来投资做生意的,都是十分有头脑,十分谨慎的人,他考察这么多天也是正常的。

要是一点考察工作不做,看着别人能赚钱就一头扎进来,卫孟喜也不敢轻易吸纳这样头脑发热的人啊。

她喜欢跟有头脑的人合作。

果然,下午,一家子刚吃完饭,孩子上楼睡午觉,孙友龙就背着个大书包来了,显然是来得很着急,头发被吹得乱糟糟反毛鸡似的,皮鞋有一只都快掉了。

既然已经谈妥,这种事卫孟喜就不用再亲自接待了,只指路让他去厂里找韦向南和刘桂花,办理过高开泰的,她们也知道具体的流程。

合同是早就理好的,孙友龙逐字逐句的看合同,若有哪里不理解或者有疑问的,刘桂花负责解释,韦向南则是专心致志的数钱。

全是十元的大团结,三万五千块就是整整3500张,她点钱的手指就跟蜻蜓点水似的,轻轻碰一下,钱就“唰唰唰”的一张一张的过去。

大家对她这一手绝活,都只有羡慕的份儿,就是侯爱琴见过一次,也是惊讶不已。

这女同志,可真不是一般专业啊,看着不苟言笑,但做起事来实在是让人佩服。

最后,钱一张不少,她都数完两遍了,孙友龙合同也才读完,于是,双方签字,盖章。

剩下的就是他店铺选址的问题,不需要美味厂帮忙,因为他已经早在半个月前就找好了,只要照着高开泰那个店的装修标准去操作,自然由刘桂花去负责监督验收。

孙友龙跟高开泰不一样,高开泰是没什么主意,又得了父亲的交代,让他什么都听小卫的,所以即使店铺装修起来让他晾两个月,他也照办不误。

而孙友龙则是主意很大,他看见合同上没有这个条款,立马就让装修队日夜不停的赶工,短短20天就完成装修,他也不舍得再浪费时间晾晒,直接就把玻璃柜配上,第23天就让厂里配货。

卫孟喜:“……”这大概是她加盟过的最快的店吧,从签合同到正式营业,只用了22天时间!

当然,这种大干快干她并不提倡,毕竟装修材料是有味儿的,为了自己身体好,晾几天又能有多大损失呢?

孙友龙估计是被卫孟喜那天接到那个电话吓到了,就跟身后有饿狼追着似的。

当然,效果也是杠杠的,他的动作确实比李老板快,他都开业了,李老板还在犹豫不决。

开业第一天,营业额高达864块,这着实把孙友龙吓了一跳,当天就拍着胸脯保证,幸好幸好,他动作够快,不然这耽搁一天就要损失八百多块哩!

当然,不可能每一天都那么高,第二天只有六百多,第三天五百多,第四天开始,只能保持在四百五左右。

可饶是如此,也已经非常让人意外了,这年代做什么生意能一天就卖到普通工人三四个月的工资呢?

这消息一传出去,本来还犹豫不决的李老板也说要加盟了,上午说好,下午就来交钱签合同。

也不知道其他人是从哪儿得到的消息,接下来一个月,卫孟喜接的加盟电话没五十也有四十个,很多都是电话里聊两句,第二天就来厂里详谈了。

当然,也有像孙老板这样谨慎的,也有像李老板那样犹豫不决,不敢下手的,反正短短一个礼拜,卫孟喜的书城八家店就加盟满了。

虽然是省城,但毕竟商业规模有限,开太多家的话对前期加盟那几家也不公平不是?要是大家都挣不到钱,那最后也是会砸自己招牌,以后别人还想要再加盟,都会好好掂量一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