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2/4页)

段炎:“你上哪儿应酬去了?怎么也不跟我们说?”

并非谢原不告知,昨日那情形他本身就有防备,早已做好见势不对便撤离的准备,若再带自己相熟的友伴,反而有诸多顾忌,不好干脆脱身。

“此事无妨。”谢原淡定得很:“我能处理。”

闻言,两人稍显安心,但情态各自不同。

段炎纯粹是心有戚戚焉,那日在沁园,他第一次和岁安接触,已对她大为改观。

明明是副软绵绵的样子,却能力压初云县主,豪养凶猛飞禽,蛇从头顶掉下来,她反应比陈瑚一个大男人都镇定机敏。

也因着这个改观,段炎相信李岁安干得出这种事,但未必如传言那般凶悍,多半是笑眯眯、软绵绵,内里藏针,逮着一个扎一个。

相较之下,周玄逸的反应就微妙许多。

他在打量谢原的神情态度。

谢原一眼扫过二人,目光定在他身上,笑了笑:“怎么了?”

周玄逸默了默,刚要张口,内侍已高唱升朝。

议论声歇,众臣肃然列队,有序步入晗光殿。

建熙帝高坐龙椅之中,目光扫过入内众臣,在谢原身上停顿片刻,又淡淡移开。

众臣行礼,圣人应声,一日早朝拉开序幕。

御史中丞朱明焕打了头阵,表示有本要参。

“臣要参,靖安长公主之女李岁安,公然殴揍朝廷命官;谢氏家法虚设,家风失德;侮辱朝廷命官,无异于藐视王法天威。”

朱明焕参本一出,满朝寂静。

来了,终于来了!

当年圣人曾为躲避妖妃迫害逃离出宫,是靖安长公主陪伴在侧,姐弟二人杀出一条血路,招兵买马,清君侧斩妖妃,这才重固大周江山。

桓王尊贵不假,但他是因在战场上欠了圣人一命,所以多年来以亲兵身份耿直效忠。

靖安长公主就不同了,她是护了圣人性命的人。

当年姐弟二人杀回帝都,太子监国,长公主摄政,都中曾一度引起猜忌,朝中是否又要迎来正主之斗。

女主临朝早有先例,若长公主称帝,那大周就要彻底变天了。

万万没想到,这个节骨眼,长公主忽然动了春心,一头扎进李耀的风姿之中,就此终结了朝臣的猜忌,后圣人登基,长公主诞下女儿李岁安,索性携女隐居北山,不问政事。

可是,长公主每月都会低调入宫与圣人见面,再加上个桃李满门的李耀,以至于长公主给人的感觉是似乎退出了朝堂,但又没有完全退出。

先有打压世家门荫入仕,后有革新科举,早有人猜测,这是长公主以为圣人集权为名的手笔。

气就气在这里。

因圣人本身就是在血战中走出来的,大周三处边关要害的兵马皆属圣人,反倒是在战乱中分崩离析隐居自保的世家不在少数。

好不容易熬过了战乱迎来了和平,圣人又要搞事情分世家之权。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边关驻军固然勇猛,世家保留的实力也并不小,大家咬咬牙,也是能打个五五开的。

李耀是个威胁,最理想的方法是,但凡北山门生,若不能为己所用,便都大材小用。

可李耀的学生太多了,五湖四海,天南地北,不分贵贱,还不定学制,要这么个跟控法,战线太长,不现实。

于是大家反过来,任人唯亲,凡不得完全信任者,皆按李耀门生处理。

以至于如今的朝堂,机要之职皆由王、谢、袁、赵各方把控。

另一方面,他们也一直留意着靖安长公主。

谁曾想,这一家太低调了,低调到让人想发力都没处使。

但现在不同了,长公主嫁女了!

李岁安是长公主和李耀捧在手心的独苗苗,女儿嫁到谁家,便像是伸了一只手到谁家,沿着这个路径,总能找到撬点发力。

这不,李岁安连朝廷命官都敢下手,真是够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