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6 章(第2/6页)

宋舒彦拿出了这封信走到一个正在低头快速记录的记者面前:“能请您读一下这封信吗?”

这个记者抬头:“可以。”

他读起了这封信,陈华平信里的内容是口口声声说秦瑜是狐狸精,说宋舒彦这样搞下去要把海东厂给搞废掉,说买的印花机那是为了追女人才下的订单。

“陈华平寄信被我知道了,我了解二老,他们接到这封信,肯定会反应巨大,一旦他们来上海,我和秦小姐就没办法离婚了。我找了秦小姐,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先斩后奏,把婚给离了。然后我回家负荆请罪,告知父母真相。为了不让父亲偏听偏信,我带了这些日子收集的陈华平贪墨的证据,我父亲不可能全力支持我在海东的革新,但是他遵从仁义礼智信,怎么可能忍受陈华平苛待工人贪墨工人嘴里的口粮?父亲过来的第一件事,就是确认了我说的是事实之后,把陈华平给赶出了海东。当晚,我和秦小姐请了父亲的至交好友,傅嘉树先生的父亲傅德卿先生一起坐下来,跟我父母说清楚我们俩离婚的原因。父母对儿女总是能无尽地包容,哪怕我们做出了对他们来说无法接受的事,他们最终也谅解了我们,同意我和秦小姐离婚。”宋舒彦看着秦瑜和傅嘉树,“我庆幸在这一场婚姻当中,没有人受到伤害,而且最终我还获得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挚友,秦瑜是我的妹妹,也是我的知己。”

海东纱厂的一个小姑娘站出来,看着陈华平:“我作证,他在的时候,给我们吃稀粥,吃烂菜叶,少东家带着老东家一起去食堂,跟老东家一起吃了我们吃的掺了砻糠的饭,老东家才大发雷霆,赶走了这个奸臣。我们现在每顿都会有一个荤菜,不管是新米还是陈米,饭是能吃饱的。自从他走了,我们原来是天天做十二个小时,全年无休,现在是两个白班两个夜班,还有两天休息,休息天的下午,少东家请了先生教我们识字。他提出了每个礼拜认识二十个字,一年能够读报纸的口号。每个礼拜六,只要我们能把这一个礼拜的字都认出来,就会给我们一人一个白煮蛋。”

贺晴等小姑娘说完,看向莫总编:“莫总编,所以你的事实,是基于一个被海东厂赶出来的恶徒嘴里的诋毁之言。在你把这些放到报纸上的时候,你没有想过,如果真的是你报纸上所言,宋先生的母亲怎么可能现在住在秦小姐家里?宋先生是宋太太的独子,可想而知,宋太太是有多疼这个儿子,有哪个母亲能原谅一个给儿子戴了绿帽的女人。她们之间还能保持这么好的关系,你们没有考虑过?或者说你们明知道事情的真相,为了博取销量,故意纵容撰稿人抄袭大段《金瓶梅》里对潘金莲和西门庆的描写,来污蔑秦小姐和傅先生。我想问,你作为报业人,还有道德吗?”

本来宋舒彦和傅嘉树就是两位被人关注的公子哥儿,报纸上那样说,大家大多是看个热闹,此刻细想,报纸上的内容实在经不起推敲,真的是屎盆子往人家头上扣。

面对这样的质问,莫总编作为一家发行量颇大的报纸,近乎无话可说,《巾帼周刊》的总编是一位女士,她走过来:“孙先生在民国初年曾经提出“报律”,被新闻界一致反对,听取意见之后,暂停了该规则,这些年军阀混战,新闻业就在这样的境况下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而繁荣的背景下,就是没有监管和相关法律规定,导致借着新闻自由的幌子,争相挖人隐私,挖不到隐私就制造谣言,三人成虎,这些谣言也成了杀人利器。”

陈六小姐也走出来:“当初我离婚,是痛苦无奈之举,唯一所求,就是让我能平静渡过那段最难熬的日子。但是,那么多的记者堵在我家门口,骚扰我和孩子,当我心头的伤疤已经结痂的时候,他们非要一次次的揭开我的伤口,拿来消遣一番。而期间不知道造了多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