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第4/4页)

桌上四菜一汤,主食更全,花卷,豆包,黄米饭,还有一大盅鸡丝面。

伤病号在这儿住了七天,看着唐荼荼每天两趟过来点卯,上午给小神医端茶递水,下午给小神医洗菜做饭。连小神医给伤者清疽,她都不走,坐旁边目光灼灼地盯着。

相处多日,一群人都熟了,笑呵呵打趣他俩,“女追男隔层纱”什么的。

杜仲听着他们的打趣声,心里咯噔一下,忽然局促起来了,小心抿了几粒米,踟蹰道:“唐姑娘,你不必……”

唐荼荼捧着一大碗鸡汤面,窝着脖子正喝汤,莫名其妙望来。

“嗯?不必干嘛?”

她洒脱的吃相,坦荡的目光,能把二殿下的满腔旖旎都硬生生拧成兄弟情,别说是一个杜仲。

少年立马打消了疑虑,捏紧的心松了松。

唐荼荼吃饭的工夫时不时扫他一眼,看看他夹了什么菜。

衙门里粗使多,用不着她端茶递水的,唐荼荼确实别有用心。她想摸清杜仲的饮食。

那是杜仲留宿衙门的第二天,神医之名传了开,赵大人做事稀松,人情关系上却又精明得厉害,在府里设了家宴,把杜仲请上贵宾位。

老爷宴客,厨房自然用尽十八般能耐,一顿饭鸡鸭鱼肉蒸烤煎烧上了个全。

席上赵大人热情,赵夫人体贴,侍膳的婢子眼睛尖,什么菜都往他碗里夹。连唐老爷也频频劝“少年人,要多吃点”。

弄得杜仲面色难堪。他又不是多话的人,硬着头皮全吃下去了。

吃完蹲在院角干呕。

把唐荼荼吓一跳:“你怎么了?”

杜仲在难言的窘迫里沉默片刻,才低声说:“……我吃不得荤腥。”

唐荼荼脸上烧得慌,想起出门前答应王太医的,她嘴上应承人家会把杜仲当家人照顾,一忙起来就忘到脑后了。

可他不止不吃荤腥,第二天的小葱拌豆腐、冻柿饼,也一口没碰。

唐荼荼回去想了又想,才想明白原因。

受过宫刑的人,可能肾脏不好……油腻的,容易结石的,会加重肾负担的东西全都不能吃。

唐荼荼每天去厨房盯一会儿,专门给他配个餐,她虽然没正经学过营养学,但靠着零七碎八的常识也能弄出个营养搭配来。每天给杜仲送过去的食谱尽量丰富,回头看看剩菜,留意他吃了什么,没吃什么,几天过去就有数了。

杜仲不吃猪肉,不吃鸡鸭,兔子肉会吃一点。

羊肉吃清炖的,不吃酱爆的。

他吃一点鱼,不吃虾蟹,可能是虾蟹寒气重,也可能是虾蟹嘌呤高,更容易致痛风和尿结石。

他不吃豆腐,不吃鸡蛋,不喝豆浆豆腐脑。噢,古医竟摸索出了植物蛋白对肾脏有损的道理。

……

唐荼荼小心护着他的自尊心,只观察,从不问,短短几天列满了一个小本子。刨去他不吃的,就不剩多少样了。

怪惨的。

她拿回去给家里的厨嬷嬷瞧。

十来页,记得密密麻麻,看得厨嬷嬷直咋舌:“这是打哪儿来的金疙瘩?下奶的妇人都没这么讲究的。”

唐荼荼含糊带过:“人家是大夫,吃得仔细点,延年益寿嘛。”

嬷嬷一想是这个道理,乐淘淘去研究延年益寿的秘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