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第2/5页)

兆佳常在连连点头,有些激动,“正是这话呢!”

敏若看着她,笑了笑,眉眼温和间又蕴满包容平静,令兆佳常在不知不觉间也平和了下来。

敏若方继续道:“可一来,静彤并非娇弱公主,她是你的孩子,究竟是怎样的本领、心性你应该最了解不过。冷静下来再仔细想想,你也应该能猜出来,静彤是奔着什么,非要嫁去准噶尔部的。”

兆佳常在此时已经丧失了所有仔细思考的能力,她茫然无助地看着敏若,敏若拍了拍她冰凉的手,“她要自由,嫁去准噶尔部能给她带来自由;她要权力,准噶尔部能给她带来权力……”

敏若的声音很低,传入兆佳常在耳中却宛如惊雷一般炸开,她一下抬头直直地盯着敏若瞪大了眼睛。

敏若眼帘微垂,低声道:“我又何尝舍得她呢?若左右都不是奔着夫妻和睦一生去的,嫁去喀喇沁,好歹尊贵无忧一生。可……她要权力、要自由。

在咱们看来的蜜糖,是她眼中的砒霜;咱们眼里的砒霜,正是她心中的蜜糖。喀喇沁部好,又没那么好;准噶尔部不好,却又没那么不好。”

“她若不想做笼中鸟,咱们哪怕生生折了她的羽翼,让她往在咱们看来极好、极平顺的一生的那条路上走,她过得又真会快活吗?”敏若垂目喃喃,声音也有些沙哑。

兆佳常在一时茫然,见她如此,却又不知该说些什么。敏若的那些话就在她脑中不断回荡,她半个字都不想听进去,却又忍不住地去想。

半晌,敏若抬起头,缓缓对她道:“去找静彤说说吧,孩子大了,许多事情,是要看她的心意,而不是单单咱们就能左右的了。”

兆佳常在魂不守舍地起身,敏若叫冬葵带人送她回启祥宫。看着她的背影,敏若忽然轻轻感慨一声,“这么多年,她还是头次见她这样惊慌失措的样子。”

“虽说您早就做好了替三公主劝兆佳常在的准备,可前头皇上的意思都明明白白地了,兆佳常在还登门来找您,是什么意思嘛。”兰杜不满地抱怨道。

敏若却笑了,轻轻摇了摇头,“正是因为知女莫若母。她心里其实清楚,这桩婚事可能是静彤自己求来的。所以来找我,是希望我能劝动静彤。想想,我与她交情没到那份上,她也不可能指望着我替她去求皇上啊。”

兰杜眉头仍然蹙着,敏若笑吟吟地去抚她的眉心,笑道:“好了,不皱眉了。这马上年下了,还说选些好绒花给你们戴,若是皱出纹来可就不美了。”

兰杜叹了口气,“您总是这样逗奴才。”

敏若美滋滋地垂头呷了口花生乳酪,没说话。

如敏若所料,兆佳常在确实拗不过静彤,不然一开始她也不会慌张地来找敏若,希望寻求敏若的帮助,让敏若去劝说静彤。

与准噶尔部还有得扯皮,年底下,行过大行太皇太后的三年祭礼,康熙从东陵回来,一道御旨晋了兆佳常在嫔位,封号“锦”,为启祥宫主位。

锦嫔在宫内多年,因她不争不抢,素日性子又好,在宫内人缘颇好。她一朝封嫔,宫内嫔妃们免不得去祝贺一番,然而锦嫔魂不守舍兴致寥寥,看起来全无封嫔成为主位娘娘的欢喜。

荣妃知道她心里的苦闷,又因绣莹明岁也将嫁,更有几分感同身受,私下里劝她,“这就是大清公主的命了吧……皇上既然打算驻兵在准噶尔附近,又要指派侍卫随嫁,便是有为静彤撑腰的心。你便是松不下心,也不要这样苦闷了,叫人见了不好,有些闲言碎语的,对静彤也不好。”

锦嫔看了她一眼,眼中似有愁苦之色,苦笑着道:“二公主将嫁到巴林部去,巴林部水草丰美,头上太婆婆又是自家姑祖母,额驸少年英才、丰神俊朗,虽也是远嫁出去,却可见的一生顺遂平安。荣妃姐姐你虽也伤心,却又怎知我心里的苦闷……静彤、静彤她……我如今也不知,该不该后悔当年极力支持叫她读书去了。若是没读过那几卷书,便是浑浑噩噩地过一生,总好过踩在刀尖上,拿命去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