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烤鸡(第7/9页)

这些避难所分为好几个,最大的是由市里几个大型的地下商场改造的,还有一些零碎的大型地下停车场等等。

黄一峰去过一个地下商场改造的避难所,人多地方少,除了过道以外到处都是举家搬过去的人。地下商场的位置也有三六九等,相比之下,最受人欢迎的是地下通道两侧的商铺,这些商铺有隔断,前面拉上一个帘子,一家人在里面不管是打地铺还是弄来小床都还有隐私可言。不过一间二十平的商铺里至少要住上四个人,如果一家人的人数不够四个,就要有人共拼一间房。

这样的条件已经是很不错的,那种一整层都是摊位的地方,一个摊位最多只有两面墙,原本都是用来展示衣服的,放在边上的货架和模特被拉走,整个地方空空荡荡,一览无遗,住进里面的人想遮起来都不方便。

避难所的工作也需要抢,好一点的可以去厨房打下手,摘菜洗碗刷盘子。“地下有个美食广场你们知道吧,那里现在被改成食堂了,桌椅板凳都是现成的。食堂的工作可抢手了,要的人还少。那里面的人给现在所有的工作排了名次,食堂排在第一位,其次就是种蘑菇、安保人员、搬运工、垃圾清理工。这排名不仅考虑工作的劳累程度,而且也差不多是按照报酬的优厚顺序来的。”

黄一峰说起的这些工作,都是排除掉了专业人士才能从事的职业。像是医生、焊接工人、电工等等有专业技能的人早就被安排到应该去的岗位上。

儿童的庇护所提供免费食宿甚至医疗,但避难所里除了住宿以外所有的东西都需要用劳动来换。而且里面消防管得严格,个人根本就不能使用什么电器,明火更是不允许。就算来的人都带了粮食,也没办法自己做饭,都是交给食堂换取食物。等自己带来的粮食换完了,还不去工作的话,就只能饿肚子。

“只有这么几种职位吗?”梁衔月疑惑道,“地下商场避难所应该有上万人,黄叔刚才还说不工作就没饭吃,可是这几种职位根本就没有办法涵盖所有的人。”

黄一峰点头:“对喽!要么怎么说清理垃圾这种活现在都榜上有名,人人争着去做,因为只有这几种职位是长期的,可能是脏点累点,但是稳定一些。除此以外,每天还会有很多杂活放出来,像是之前想在避难所里建一个蔬菜房,就找人去地面挖开雪层掘土,像这些工作都只做上三五天就结束,不赶紧找到下一个活做可能就断炊了。”

黄一峰又说了些在避难所里生活的细节,艰苦是不必说的,很多人连床都没有,来的时候只收拾了两床被子,铺在地上勉强打个地铺。好在避难所里有供暖,至少不用担心在睡梦中被冻死。

很多人一边忍受着各种不方便,一边在心里安慰自己,只要撑过这个冬天,等到天气转暖,他们就可以再回到自己家里。到时候一切就能回归正常,现在吃点苦才有将来。

大家一阵唏嘘。梁康时使劲拍了拍黄一峰的后背:“你和易君还挺好的吧?”

梁康时知道黄一峰没去避难所住的,之前给他打过几个电话,黄一峰就透露自己买了不少木柴,他家里还有发电机,不至于过得太差。更何况人要是真住在避难所那种集体宿舍一样的地方,肯定会休息不好,那种憔悴劲儿是看得出来的。

反观黄一峰,从市区里一路骑着雪地摩托过来,冻得不行,但是坐在火炉边不多时就恢复过来,虽然脸上隐约能看出愁绪,说起话来依旧神采奕奕。

“都挺好。你也挺好的吧?还是住在农村方便,不说自己能生炉子烧地暖,左邻右舍都沾亲带故,晚上睡觉也睡得安心。”黄一峰眼神里带着一丝羡慕。

梁衔月有些奇怪,黄一峰住着别墅,家里有壁炉和发电机,门前就是自己家的院子,又住在市中心,消息灵通,种种比起农村都好上不止一星半点,怎么看起来倒并不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