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虫灾(第6/8页)

老杨突然发现一边的赵卫民很久没有说话,一抬头,看到赵卫民满脸泪水。

赵卫民今年61岁,冬天冻的四肢僵硬,风里像是在刮刀子的时候 没哭过,夏天热的浑身是汗,走两步身上就像着了火的时候也没哭,可是面对着被粘虫糟蹋的农田,他老泪纵横,浑浊的泪水大滴大滴的落在黄褐色的土地里。

“赵大叔,你先别急,我们会想办法防治粘虫的。”老杨赶紧说道。

赵卫民颓然的坐到田埂上:“冷也不要紧,热也不要紧,只要地里还能种出东西来,人就能坚持下去。但是现在这个样子,这是老天不给我们留活路啊!”

王晨忙蹲下来,解释起他和老杨刚才的对话:“我俩的意思是,农药需要改进没关系,不能用化学防治的方法,还有农业防治,用黑光灯、诱杀盆等等都能起到降低田间虫口密度的作用。”

赵卫民不抱希望地抬起头:“真的?”

王晨保证道:“我们把这个情况向上反应,一定给你们争取到帮扶。”

赵卫民心里虽然忧愁,但是也不能放任玉米粘虫在田里肆虐,今年的玉米大量减产已成定局,可还要考虑以后,要是放任不管,玉米粘虫大量繁衍,明年这片地还是种不了玉米。

他拍了拍沾满泥土的裤腿站了起来,勉强撑着说道:“那辛苦你们两个了,太阳升起来了,咱们回去吧。”说着,赵卫民就把头扭过去,好像一眼都不想看那些被粘虫啃噬的玉米一样,就像那些粘虫咬的不是叶片,是他的心肝。

————

四爷爷的女儿梁静到梁衔月家来,说他们家的玉米也遭了虫,今年怕是难有收成。之前答应种梁衔月家那几块地给的地租,恐怕要换成土豆。

甄敏抢先说道:“这个时候就别说什么地租了,没收成哪还有租子。玉米生虫了,两个老人在家里没上火吧?”

梁静勉强的笑了笑:“我没敢让他们去地里看。我自己站在山坡上往下望,见到大家田里斑斑驳驳的模样,都觉得触目惊心,哪敢让我爸妈看。”

梁康时也劝慰她:“玉米虽然不成了,那不还种了土豆,土豆产量高,也饿不着肚子,年景不好也没办法,你也别太念着这事,到头来把自己压垮了。”

“家里种了半亩地的土豆,怎么也得收个一千多斤,家里的细粮也不少,去年冬天才和政府用玉米粒换了大米和面粉,吃到明年这个时候也足够了。我担心的就是收成不好,将来没有足够的粮食换煤,那冬天就不好过了。”梁静说着自己的担忧。

这倒也是个问题。还没等梁康时夫妻俩说话,梁静也发觉自己说了太多的抱怨,赶忙说道:“现在想这些还太早了!农业站的工作人员说已经在开会讨论,尽量采取措施减少大家的损失。”

梁静坐了一会儿就走了。梁衔月又拿出了他放在角落里积灰的小收音机,他一忙起来就无暇顾及外界的信息,收音机很久没打开了。这次是听说变异的玉米粘虫大爆发,又查到玉米粘虫是可以长距离迁飞的害虫,梁衔月觉得其他省市很有可能也在遭灾,玉米减产可能发生在全国范围内,那明后年的粮食危机可就加剧了。

她调着频道,听到收音机里传来消息。

【在异常的高热中,南北极的冰川加速融化,海平面上升是否已不可逆转?请听本台特约专家为我们带来的分析……】

【X省开展防治水稻害虫专项工作,针对耐药性增加的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采取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措施……】

【……努力发展抗旱农业,利用道路、场院等天然集流场地,修建蓄水窖……】

越听越让人心慌。

甄敏在旁边听了几句,最关心的还是庄稼遭虫灾的问题:“水稻也有虫了?也是耐药性增加?我们还没适应这鬼气候,它们反倒这么快就进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