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u18(3)(第3/6页)

助理小姑娘收到钱的时候还愣了一下,上个公司的老板让她订餐的时候老是不给钱和少给钱,这导演不仅给了,还多给了200块辛苦费!

她愿意在这里干到退休!

小助理一边在脑海里放烟花,一边对导演道:“李华解说挺简单易懂的,看起来很开心很下饭,我之前找机会把他解说的比赛都看了一遍,感觉他现在的解说比前期好多了。我这几天连吃饭都在看排球比赛呢,现在已经不是完全看不懂的新人啦。”

导演心绪繁杂,摆了摆手,“行,不错,我知道了,去工作吧。”

小助理:“好嘞!”

导演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叹了一口气。

他知道为什么李华的解说会这么受欢迎,甚至让平常不看排球的人都开始接触排球比赛了。

因为他硬生生将排球的观看门槛拉下来了。就连完全不懂的观众都可以从他的解说中获得最简单的快乐。

这是好事,长此以往,华国队的球打得漂亮,解说有趣,关注排球的人会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

华国观众对排球热情没有篮球和足球高的原因就在于观看门槛比较高。

排球比赛场地中间有一道高度将近2米五的网。它不像篮球一样有球员与球员的激烈对冲,也不像足球一样有球员与守门员和对方球员之间的肉体博弈。

连接排球队员的就只有飞跃在空中的那颗球。

战术、速度、耐力、博弈成了排球的核心。

就像不会下棋的人看人下围棋会无聊一样。

不懂排球战术的人看排球比赛同样也会觉得十分无趣。

可如果有个“相声演员”在边上用最质朴的语言和最接地气的话语带着开玩笑的语气将排球比赛中二传用出来的战术全部讲出来就不一样了。

不明白的人也会为了图一乐呵暂时留下来,而兴趣,则会让暂时变成永久。

“这李华是个什么出生啊?”导演摸着下巴看向监视器上李华还算年轻的面庞,“他以前应该也是球员吧?”

“不清楚,好像听说和徐天阳是同一批球员,只不过后来没有打多长时间的球……卧槽!球速109!”

接话的工作人员没忍住在上司面前爆了个粗,“妈的,许鹤把自己刚刚创下的个人纪录和亚锦赛u18记录给破了!他发球的球速顶到109了!好牛比!”

屏幕上,少年汗湿的额发一缕一缕结在额前,他眼睛里透出一种奇异的光彩。

兴奋、迫切、挑衅、愉悦、期待、满足、渴望。

所有情绪,衬得那双本来就好看的桃花眼流光溢彩。

“妈的,真帅。”导演说,“这可是央视镜头。”

“吸溜。”助理小姐姐说,“小狐狸妈妈贴贴。”

导演:?

他回头看了一眼小助理,脸上全是对年轻人的不理解。

不是,你才26 ,哪里来的儿子?

醒一醒,不要做梦。

“第5球!”

李华大喊,为了显示媒体从业者专业性,他特意将身体后仰,避免因为离麦克风太近、声音太大而炸麦,“许鹤能打破自己第一局留下的七球个人纪录吗?”

他能吗?

当李华这么问出来的时候,所有观众脑海里浮现出了同样的疑问。

许鹤抱着排球站在底线,无论现场的观众和场外的观众如何欢呼,他都知道这应该是本局最后一个强力跳发了。

强力跳发需要消耗的体力太多,而他已经捉襟见肘,需要留一点给之后的传球和战术计算。

许鹤高高跳起,这一球重重落在哈萨克斯坦自由人的双臂上。

排球好像只是擦过了哈萨克斯坦自由人的手臂,然后用一种十分诡异地角度飞出了场外。

这一球看似很轻,但是哈萨克斯坦自由人却身体后仰,一屁股坐在了地上,甚至侧翻了一圈才完全卸除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