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哪里有明主(第2/3页)

如果建一个太子殿下亲自盯着的新城,以后当地官吏的税务、摊派,必然不会如寻常一样数不胜数,甚至,太子殿下有可能拿出更多的配方。

一时间,东京城里暗流涌动,原来还在相互对掐的地域党们开始暗中交易商量,别的不说,先要落到他们路里,然后更谈去哪个州府的事情,万万不可在这时相互拆台,让外地人得了便宜。

……

终于,在他们的望眼欲穿中,赵士程的“五月商品博览会”在京城的泽园举行。

这次,不只是他们工坊产品,他还让讲义司负责这事的人,收集了各地的其它商品,一起放在这里展览销售。

比如山东纺织业发达,每个州府都有自己的特色织品。

比如五大官窑,赵士程如今也允许他们在上供一定的产品后,留下一部分自己处理销售。

再比如这些年他在广东种的甘蔗熬出的糖、太原新产的烈酒、铁锅也能在这看到身影。

密州的新药是最受欢迎的,几件摆玻璃盒里的样品都有人求购,不过卖药的管事那是见过大世面的人,对他们的重金不屑一顾。

除了这些,各地的笔墨纸砚、新改进的油印机、琉璃油灯、新品织机、提花机,都出现在这个巨大的展览会上。

一些商户敏锐感觉到了商机,立刻挥舞着银票,求爷爷告奶奶地求了几个边角摊位,把自家的商品也摆放在这里,开始了大宗交易。

最后,就连辽东的使团也拿出这次带来的辽泽大米,煮好了放在那里让人品尝。

别说,辽东的大米极为香甜可口,江南的两季稻米更好吃,不但被销售一空,东京城的大粮商们还和辽东使团签订了初步的合做意见,愿意用十六两陈米陈面换十二两辽东的新米的比例,购买辽东大米。

仅此一项,辽东使团们便十分激动,他们这次不算白来。

倒是金国使臣发现他们既没钱换也没钱买,十分难受,这里都是谈大宗商品交易,他们这次走的匆忙,基本只能起一个探听消息的作用。

这次盛大的展销会一直持续到了快五月底,常常可以见到商人们在这里争得面红耳赤,货比三家的情形。

几乎每个商人都有不同收获,一些东京城的小市民们也来凑了个热闹,哪怕买不起,至少也长了见识,太子殿下还透露口风说,以后每两年都可以办这么一个集会,他们每年都遇到这样的热闹,想想就很快乐啊。

而在这些交易碰撞中,赵士程也搜集了不少信息,完善了他手上原材料报表。

当然,随着交易的落幕,蜀中商团的力量渐渐显现,已经征服了其它的商会,江南财团本来是有一战之力的,无奈去年被方腊伤了根基,这次便只能看着蜀中获胜了。

成都府路的十六家大商会是曾经第一个发行“交子”的巨大势力,他们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不但愿意在成都府路拿出大片田地,还凑齐了一百万二十万贯资产,希望太子殿下给他们一个机会。

他们甚至还派出家中嫡子,愿意进入太子殿下的学院学习杂学,保证工坊的顺利运行。

既然他们都拿出这样的诚意了,赵士程当然不会拒绝。

于是,在太子殿下本人见证下,蜀中商团写下第一份专利契书,他们会将收入的百分之二十做为专利收入,献给太子殿下,同时,保证不使用十五岁以下工人,按太子殿下的要求修筑工坊,不达标者不可使用……

这份契约一式三份,一份给了赵士程,一份给了商团头领,一份则放入讲义司下新建的“工商专利部”,做为存档。

当然,无论是商团还是天下人,都没把这份协议当一回事,毕竟是太子殿下签的契书,难道还有谁敢反悔吗?

不过,先例开始之后,以后谁想求取太子殿下的配方,只需要照着这些契约修改就是,虽然太子殿下说以后还会有更多人申请,但在第一任专利官何栗看来,那些小方子,他们敢放到这里,和太子殿下的方子齐居一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