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章:用心良苦(第3/4页)

其实萧诚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军事之上,那些事情,由着杨万富等人去做就行了。不服气的,打得他们服气就行。打输了还不服气的,那就从肉体之上直接消灭。

萧诚更多的精力,用在了经济之上。

修路,修水利,这是地方要发展的不二法则。

然后便是兴工商,鼓励农桑。

这些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那可就是真难了。

兴工商对于萧诚来说,还简单一些,他手里有专业的人才,有成熟的商业网络,也有成套的运作体系,像黔州的特产如桐油、漆这些东西,是第一批被大量地运送出去变成了钱财的商品,虽然只有一年的时间,但这两样东西,已经成了黔州如今的主打产品了。

鼓励农桑反而要更难一些。别看这里的老百姓,人人都种田,但那效率、产出,完全让萧诚失望透顶。

萧诚可是希望从事农业的人,能一个人养活五个人,十个人,这样他能腾出更多的人手来做别的事情的,但现在的问题的是,绝大部分的地方,一个人最多能养活一个人。

萧诚已经把那些压在老百姓身上敲骨吸髓的家伙给搬开了,但老百姓们仍然无法达到他的目标。缺工具,缺牲畜,缺技术,好像什么都缺。

这些事情,只能一样一样脚踏实地的来解决。

独山铁矿第一批产出的好铁好钢,九成以上都用来打制成了各式各样的农具而不是武器。

通过黔州商业联合会从外头弄来了大批的大型牲畜,又从富户那里征集一些,然后官府免费地借给百姓使用。

等等,等等。

一年辛辛苦苦的忙碌下来,似乎什么也没有得到。

但真正经历过这些事的人却知道,这一年,种下去的是希望。

当所有的一切,都被理顺之后,收获,也就顺理成章了。

回到微熏山庄,所有人都是有些腰酸背痛的感觉,今儿个一天,大家可都是凭着一双脚在赶路呢,山上山下,田间地头,大家跟随着萧诚,来来回回的,起码得有个数十里地的模样。

只不过大部分人可以休息了,萧诚却是休息不成。

因为有一个人,早就在微熏山庄等着他了。

双脚泡在木盆里,熬煮过后的中药材的味道在房里飘荡,江映雪坐在一个矮板凳上替萧诚洗着脚,轻轻地按摩着他的脚上穴道。而萧诚的注意力,却全部在另一个坐在一边的和尚身上。

慧远和尚。

一个曾经跟着萧诚远走过大西北并且在横山之中闯出偌大名头的大和尚。

西北事了之后,这位大和尚谢绝了当地党项人要给他修建庙宇由他当主持的邀请,屁颠颠地跟着萧诚又一路到了黔州。

早前,这位和尚与江映雪一齐回到汴梁主持了大撤退,而后江映雪离开了,慧远却是留了下来,他的身份不扎眼。

“你说张超已经被调回了汴梁,随他回来的,还有数千在北方经历过战事的禁军!”萧诚若有所思。

“不错!”慧远吐出一口浊气,道:“公子,崔昂这一段间与楚王手下谋士赵援,还有当朝首辅夏诫突然之间便联系多了起来,紧接着便有了张超被调回的事情,如果把这些事情联起来想,好像便不大妙。”

“你的意思是说,荆王想起事的事情,事实上已经被夏诫等人知晓了,而这些人并没有制止他的意思,反而是想让荆王动起来,然后好一鼓成擒吗?”

“如果不是这样,我实在想不通,为什么张超会回汴梁,现在河北路上可并不太平啊!”慧同摇头道:“这些事情太过于重大,我怕传话人说不清楚,所以这才亲自跑来一趟,公子,这事儿,我们得提醒荆王殿下啊!如果连张超都成为了荆王殿下的敌人,那荆王殿下那里还有半分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