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节 龙岩战记(三)(第2/3页)

历朝历代,徭役都是最酷烈的苛政,力役、杂役、军役,这些压榨民众的手法不知道让多少人家破人亡。

明代徭役分为三种,一为里甲役,里甲役即一里的事务;二为均徭,即供官府经常性的差役;三为杂泛,为临时派遣的一切差役。

而丁立秋和余父母这会说谈的徭役,就是后两种。

听到余县令的推诿后,丁立秋也不着恼:“县尊心系治下子民,委实可敬。不过老父母大约是误会了,学生这里要征发的徭役,是给钱的。”

丁立秋说到这里,用中指在桌面上叩了两下,然后语气很坚定地补了两个词:“稻米,盐巴。”

“嗯?给钱?”听到给钱后,余县令和王师爷的耳朵这下都支棱起来了:“如何给?”

“凡是应役的民夫,管吃管住,工钱日结,银子,稻米,盐巴皆可。”丁立秋说到这里,微笑着又敲敲桌面:“大人只需将山里的闲散人等召来便可,其余一些花费,呵呵,不瞒大人说,还不放在我家将军心上。”

“嘶……”余应桂听到这里,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这帮海贼还真是有钱啊!既如此,那件事不妨着落在此辈身上!”

想到这里,余老爷顿时来了精神。只见他腰板一挺,双眼炯炯有神地看着丁立秋,然后缓缓说道:“曹将军欲来龙岩兴做一番,同为朝臣,学生是要鼎力相助的。只是眼下有一桩事拖住了学生手脚,不知……”

丁立秋听到这里,知道戏肉来了:“都是自家人,县尊有话不妨直说。”

余应桂长吸一口气后,缓缓吐出两个字:“修桥!”

“成交!”

丁立秋在县太爷目瞪口呆中,顺滑地接住了话,仿佛他早就知道一样。

事实上他就是知道。这位县太爷历史上可是从当地富户手中“乐捐”来银子修桥的,今天见到狗大户,自然是本性难移……丁立秋这些日子穿梭于明代官场,早就把这些官老爷的脾气摸透了:不是为名,就是为利,总要占一头的。

当县尊大人确定这边会捐资修一座桥,并且是以他老人家的名义修建时,最大的问题就解决了。

事实上,穿越众未来会修好几座桥。无论是金铜矿,还是煤矿和铁矿,这些矿石都需要修桥铺路才能运出山,所以修桥本来就在计划中的。

由县衙征发民夫,穿越众买单的重点协议达成后,剩下的就没什么好谈了。

至于双方原本要谈的剿匪事宜,丁立秋自然不可能告诉县尊这200士兵的真正实力——本来今天这些士兵就是拿着大刀长矛示弱来着。

所以他最终只能用“还有援军”这个理由把县尊糊弄过去了……您老还是抓紧操办民夫吧,剿匪的事就别管了。

……

一切商量完后,已经是傍晚时分。丁立秋从县衙告辞后,便回到了天后宫军营。

这时候天已经黑了,而军营里的关键位置已经亮起了蓄电池电灯,大院的正中也燃起了火堆,士兵们正在围着火堆吃饭,一切都井井有条。

被卫远称为“红枪营”的200名士兵,正是穿越国最早开始训练的那批:陆军第一连(加强连)的精锐。

随着大批移民的涌入,随着大员的常住人口以几何级数上升,穿越国的军队也得到了人数上的补充。陆军从最初的100人连队,现在已经发展到了2000多人,4个营的编制。

这次来龙岩剿匪的士兵,就是那200个拿着原装进口红木步枪的部队。而派这支嫡系来剿匪,陆军那边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首先,这是陆军第一次成规模得在明国大陆驻扎和战斗,这中间是有历史意义的,派出第一连的这些“根红苗正”的士兵比较应景。

其次,陆军司令部是在为1个月后的登基大典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