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纳降(第2/2页)

自五月二十三日高澄大军南渡淮水,用时二十七日占据淮南重镇寿阳,于八公山一役生擒南梁贞阳侯萧渊明,杀敌五千余,除夏侯譒逃亡江南的两千骑外,剩余三万多人几乎全做了降卒,毕竟大部分溃卒都是逃亡寿阳城里,跟随赵伯超献城投降。

然而齐军此战损失同样不小,此前围攻寿阳五日,州郡兵就有近万人的伤亡,之后作为诱饵,又折损了两千余人。

而民夫方面,被梁军追杀,情急之下,投水而死者,更是数以万计,毕竟计谋总要有个保密性,高澄连州郡兵们都未告知,民夫又如何晓得其中内情。

经斛律金盘点,加上此前填充护城河,民夫少了近三万人,不知道其中能有多少人侥幸逃回了淮北。

不过对于北齐来说,哪怕三万民夫无一生还,以这些人与一万两千州郡兵的代价占据寿阳,俘获三万梁军,无疑是一场大胜。

高澄在得知八公山大胜的具体消息,就已经得知寿阳指日可下,正犹豫是否继续围攻淮阴还是回师寿阳的时候,又得知寿阳守将赵伯超请降,他更是毫不怀疑对方献城的诚意,毕竟这位兄台在后世可被誉为失败主义将领。

终其一生都在践行一个准则:贼众势大,不如回军。

高澄立即下令,命斛律金领州郡兵二万八千留守寿阳,看押俘虏,段韶等人领其余人带上萧渊明往淮阴过来。

同时命人打开寿阳府库,安抚作为诱饵的州郡兵以及大赏立下功勋的骑兵将士,陈留王彭乐以生擒萧渊明以及八公山一战之功,被赏赐布绢5000匹。

段韶、高敖曹得赏布绢3000匹,斛律金因诱敌有功,同样被赐予布绢3000匹。

至于其余督将,按八公山一战功劳大小,分别获赐布绢1000到2500匹不等。

凡是参与八公山一战的骑卒,皆有不等的赏赐。

诏令传达至寿阳,众将士无不欢腾鼓舞。

要按北魏时的旧习惯,入寿阳的当天他们就把府库搬空了,不过高氏掌权发放军饷后,往往要等战后按功封赏,不许私自抢掠,这是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