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战争四起(第4/6页)

连续和三个党羽争斗,哪怕太子名正言顺,也感到了强烈的危机。

无论他和哪个皇子党斗,实际上最后落败时,都有一批朝中大臣要遭到清算。

整个大烨朝都顾不上发展朝政,反而陷入了党羽倾轧的旋涡之中。

看起来仿佛是庞然大物的大烨,实际上已经岌岌可危,随时都可能彻底崩盘。

身为锦衣卫的曹秉舟,每天忙得脚不沾地,皇上的脾气越发深不可测,吩咐下来的事情也十分的不可理喻。

“头儿。”

“怎么了,又有官员辞官了?”曹秉舟问。

“是的。”

“这回是谁?”

“温博翰。”

曹秉舟的眼皮跳了跳:“温博翰也辞官了?他为何要辞官?”

“年岁已大,不堪操劳。”

曹秉舟的眉头皱起,“温家调查了吗?有没有投靠过哪位皇子?”

“未曾。”

如今朝局动荡不安,经由三次党争,朝堂之上早就是一片乌烟瘴气,人人自危。

有些朝臣就开始上表奏疏辞官离京,但是皇上并不满意,他让锦衣卫去调查四品官及以上辞官者,若是曾经参与党争,投靠过哪位皇子,那真是跑都没处跑。

皇上要求锦衣卫探查那些官员的阴私,拿出罪证把他们送进大牢,明显是逃都不让人逃,简直赶尽杀绝。

听闻温博翰没有牵扯其中,曹秉舟不知为何还松了一口气,轻声道:“算他聪明。”

“他与北疆那边联系紧密吗?”他沉默片刻之后,再次询问。

很显然,他还是在意程亭钰的身份。

当初他都已经追了过去,甚至调动地方锦衣卫大肆查探,正是因为怀疑程亭钰的身份,可是由于皇上催得急,而且朝中党争已然开始,他只得离开。

等他再想起此事时,收到的消息是,温明蕴已经赶到北疆,与程亭钰汇合。

北疆那是武鸣的地盘,锦衣卫在那里未曾设立府门,他的手根本伸不过去,也只能不了了之。

“除了偶尔会与温三娘通家书知道,并无其他联系。不过温府目前在收拾东西,显然准备离京,不知是否要赶去北疆。”

曹秉舟张嘴刚想说什么,就见有其他锦衣卫匆匆赶来,显然是要急事汇报。

“头儿,黄河决堤,皇上召见您。”

他听闻这个消息,就是一阵头痛,堤坝年年修,但是遇到雨季,还是容易出现洪涝灾害。

原本这就是个难事儿,如今朝廷陷入党争,恐怕双方并不会想到那些流离失所的难民们,只想着为自己这方党羽谋好处。

***

六月,阴雨连绵,黄河决堤,难民无数。

在推举哪位朝臣去赈灾时,九皇子一党胜利了,太子党则败退。

但是在赈灾抢险时期,先后被揭露出赈灾款不翼而飞,不当挪用,赈灾粮以次充好,米粥里面甚至还夹杂着无数的砂石,更有无数难民落草为寇,甚至变成反叛军,喊出“杀掉狗皇帝”的口号。

事情越闹越大,而且很跟个筛子似的,处处都是漏洞,根本来不及的补救。

而九皇子党派出去的赈灾官员,根本没什么实干才能,他被派去原本是要诬陷太子党的官员,在修筑堤坝时挪用公款,贪污受贿严重,并且还欺压百姓,强抢民女,无恶不作。

可惜这些罪责还没栽赃过去,就已经惹了一身骚。

最终九皇子党什么事情都没干成,不仅损兵折将,还因为牵扯出当年九皇子醉酒,胡言乱语暗示皇上偏心。

如今被摆到台面上来了,也彻底遭受皇上的厌弃。

十二月,正准备过年之际,泰山地震,传进望京之后,举国哗然。

泰山在古代人心目中地位不同,帝王在泰山封禅是最盛大的典礼,政治意义极重。

如今直接出现泰山地震,这简直是在统治者的脸上扇巴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