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涌泉岛的扶济社(第2/4页)

那么恶人就要由更恶的人来磨。

涌泉岛的扶济社通过一定比例——通常来说是3%到5%的利润分成的保护费,来代为管理。

他们的优势就在于,作为扶济社主体的原始骨干成员,要么是掌握了灵能的无码者、要么就干脆是法师。因为没有芯片,他们就没有公民身份……因此涌泉岛上的共识也无法约束他们。只要他们不触众怒,甚至连巨龙都不会管他们的“调皮举动”。

因此,他们就可以采用暴力手段来维持秩序。

不交保护费,就意味着扶济社不会庇护你们;如果和游客发生了任何争端,那么一切后果自己负责。

但如果交纳了保护费,那么扶济社就会将这片区域化为“管辖区”。不管是店家蛮横、亦或是游客无赖,他们都可以派遣无码者来执行正义。

哪怕下手重到杀了人,也总之与店家无关。

扶济社自会想办法解决这件事——逃通缉可是他们的原始业务了。

既然如此,靠着客流量吃饭的景区商户,又怎么会不交这份管理费?

而这种维持秩序的暴力,很快就成为了一种信任。商户们逐渐开始将更多的事务都委托给了扶济社。

从护送重要的货物、保护重要人员的安全;到帮忙清扫景区卫生,帮助周边商店紧急补货。只要价钱合适,他们什么都做。

这种商务行为,显然与幸福岛本部的扶济社稍有不同。但这也很合理——毕竟涌泉岛没有能够作为人情担保核心的“教父”,不以利益作为纽带、而仅仅以人情来交易的话,又怎能让陌生人之间互相信任呢?

因此,扶济社在涌泉岛,最终成为了一种处于灰色领域的合法公司,更接近于作为扶济社前身的佣兵平台,只是要更加正规、更加可靠。它的核心在于扶济社内部的严格纪律——扶济社的主要成员都是无码者,这意味着他们可以任意执行“私刑”乃至于“死刑”而不会被追责。要么是“不存在凶手”、要么甚至连“死者本身都不存在”。

它本质上就是一个巨大的、家规森严的大家族。通过“亲情”与“规矩”来进行自我约束……而这种约束力,其他组织想要学都学不会、根本没法抄。因为它的前提,就是把自己的脑袋作为“押金”与“担保”,交付给组织内的其他人。

正是因为这种纪律性,所以他们才会得到信任。而从这个角度来说,涌泉岛上的扶济社依然没有偏离扶济社的本质——即托付信任、借贷人情。

几个月的时间,涌泉岛上的扶济社就急速发展成了庞然大物。如今也开始出现了“非无码者”加入扶济社打工,乃至于直接宣誓效忠并加入其中的情况了。

说来讽刺。

以完全违背“共识”的暴力手段,来执行绝非共识的“私刑”的扶济社,却反而成为了人们心目中秩序的代言人。

因此,和绞杀想象的完全不同。

他们不像是幸福岛上那样,有一栋专门用于交付委托、以及作为成员宿舍的办公楼;也不像是他们还在下城区时一样,每日都缩在下城区不见天日的废弃高楼里面。

死海区的扶济社成员,都在充满了蒙蒙雾气的活动室里面休闲玩乐。

就像是一群退休了的老年人一样。

这里像是桑拿房一样充满了潮湿白雾,只是温度并不算高、甚至可以算是湿冷。绞杀感觉到自己的毛发都要粘在一起了,感受到了极端的不适。

他光是大口呼吸,就仿佛能感受到口鼻被湿润了。虽然没有凝出汗水,但用手摸向他身上的毛发的话、也能感受到微微的湿润。

在这场馆里面,绞杀看到有些“鱼”在地上打网球、还有一些“鱼”则在打篮球。

还有更多的“鱼”,在最大的、透明的水池里面打着另一种绞杀从未见过的球类运动——看起来有点像是篮球,但或许在规则上更像是足球或是橄榄球。他们在水中抱着一颗发光的沉重球体,在水底或是水面快速穿行。不时有人跃出水面,将球通过抛掷的手段传给队友;亦或是在海底,以近身接触的手段来传球或是抢断——因为水的阻力、使得球在水中的速度变得极慢,传球的距离稍远会被人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