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第4/5页)

方家商量要领陈兮回来的那天,方家表面还一片祥和,方老板打电话向朋友咨询,问初三上学期还剩一个多月,要转学来荷川的话行不行,不知道那朋友靠不靠谱,竟然说没问题,方老板就乐呵呵说等元旦就把人带来。

后来家里不祥和了,大人们也没功夫跟孩子们提陈兮的事,因此方茉一直以为陈兮元旦就转学来荷川。

方岳原本是要上楼,听到这里,他转而走回沙发,拣了只砂糖橘慢慢剥皮。

现在方老板听女儿问起,自然滔滔不绝:“哎呀你刘叔叔那人瞎吹牛,还剩一个多月怎么转学,你刘叔叔后来说可以帮她办初三下学期的借读,学籍没法转,中考得回新洛镇。”

方茉忍不住跟方老板讲话了,她问:“那她学校现在还没放假?”

“早放了,跟阿岳的学校同一天期末考啊,考完我就把她给接了来,她现在是被拉去上课了!”方老板说,“我那会儿不知道陈兮读书这么厉害,根本用不着什么转学借读,她报了一个什么省的考试,元旦那个时候就是去八中考试的,一考就过,说等中考的时候她只要考过普高线就能过来读书。现在她们一放寒假就被拉去上课了。”

方老板强调:“八中只招三十个人,你们说厉不厉害!”

方茉是学渣,她没明白:“那是什么考试?”

方奶奶大字不识,也不懂这个,方老板向来搞不清读书人的事,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没记住陈兮说过的那些名词。

方岳慢条斯理吃完两个砂糖橘,一抬头就撞上三双茫然看向他的大眼睛,他顿了顿,将橘皮抛进垃圾桶。

“省招生考试。”他道。

荷川市是省会城市,几所重高赫赫有名,招生名额只限本市学籍,省内其他城市乡镇的学生想进入荷川市的重高,基本只能通过省招生途径。

新洛镇教育水平有限,几所初中学校从没人报考过荷川重高的省招生考,陈兮在初二之前也从没听说过这个。

陈妈在那会儿已经病重,病前她给人擦皮鞋。初二开学前陈兮想能挣一点是一点,带着弟弟就上街给人擦皮鞋去了。

那天晚上她给一位顾客擦鞋,听到顾客讲电话。

“附中排名第二,八中排名第一,其实两所重高不相上下,往年最次的成绩也能上二本……重竞赛是肯定的,去年八中有九个人竞赛保送荆大和庆大,但大部分学生还是冲高考……出赞助费?我不清楚这个,没听说过八中和附中收赞助费。他是外地学籍,可以尝试报名省招生考试……他现在初三,我不确定来不来得及……好,我查一下告诉您。”

陈兮一心二用,旁听到的这通电话打破了她的信息茧房,震撼了她尚且幼小的心灵。

她第一次知道省会城市的重高,第一次知道重高录取到荆大和庆大的百分比,更是第一次听说所谓的省招生。

初二开学,陈兮屁颠屁颠去找班主任获取信息。接下来的日子,陈兮死命磕书本,刷难题,到了初三学年,班主任帮她留意荷川重高的省招生信息,十月的时候陈兮在班主任办公室给八中的招生办老师打了一通电话,询问今年八中的省招生详情。

接着她向八中邮寄了自己的个人简历,当中写着她名列前茅的各科考试成绩,随之她获得了参加八中省招生考试的资格。

八中今年只在全省范围内放出三十个省招生名额,陈兮元旦当天来到荷川,次日上午参加八中的省招生笔试以及面试,中午去医院看望过方奶奶后她返回新洛镇,三天内她收到省招通过的结果,接下来按部就班,只要她中考过了普高线,就能顺利进入荷川八中就读,学籍的问题学校自然会帮她解决。

初三上的期末考结束,身为八中省招生的陈兮,立刻被带走参加封闭式集训去了,这就是她来了又消失,不见踪迹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