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五章 大皇帝要不起的奇观(第3/4页)

杨俊平定播州杨氏的叛乱之后,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清剿余孽的平叛工作,随后又在贵州驻扎了一年才开始回京。

襄王南下贵州,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贵州地面,从军管状态,改土归流,恢复民生。

军管是一种特殊的状态,余孽就是个框,啥都能往里面装。

从贵州到京师一封书信要走九十天,杨俊事无巨细的奏禀,再得到朝廷回函后再行动,那黄花菜都凉透了。

朱祁钰了然点了点头说道:“若是有人阻挠水路疏浚事,羁押、查补,该砍头砍头,该流放流放,别惯着他们。”

“长江主干道的四万里水路疏浚事,朕就交给你了。”

“你有什么要求,现在就说。”

徐有贞想了想问道:“陛下,当初昌平侯杨俊在贵州组建了将近两万的工营军,能不能将他们纳入朝廷京营的范畴?”

“这长江主干道的四万里,长江总里程近二十万里水路的疏浚事,以及日后巡检司巡检等事,都需要他们。”

这两万的工营军朱祁钰知之甚详,昌平侯杨俊对这件事事无巨细的禀报过,疏浚水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需要一只专业化的工兵营进行技术积累。

朱祁钰说道:“此事昌平侯已经跟朕提过了,兵部那边正在核准,过几天就廷议,应当没什么问题。”

“还有其他的需要吗?”

徐有贞认真的想了想说道:“陛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已经没有什么想要的了。”

徐有贞说的是肺腑之言,之前他去张秋治水,就带着朝廷一纸公文就去了,后来到了靖安治理河套,他用掉了朝廷二百九十万银币的预算,到了治理乌江的时候,他有了一批极其专业,人数高达两万人的工兵营。

现在陛下又解决了这两万人的编制问题。

陛下给的真的太多了,徐有贞也不好意思要什么,至于预算,计省早就给他盘明白了,多退少补便是。

若不是给了这么多,徐有贞也不会白日做梦一样的想要在长江上修大桥了。

朱祁钰眉头一皱说道:“你不要有什么心理负担,需要什么尽管提就是了。”

“已经够了。”徐有贞俯首回答道。

朱祁钰只好点头说道:“好吧,若是有什么需要,不要硬撑着,上道奏疏就是。”

徐有贞是给朝廷办事,给百姓谋福祉,朱祁钰就是再不喜欢徐有贞也不会耽误公事。

“臣告退。”徐有贞算是正式领了大明四万里水路疏浚事,将带领工兵营,进行一次大规模的水路疏浚,通衢九省之地。

徐有贞快要退到门口的时候,忽然开口说道:“陛下,武昌长江大桥,真的不修吗?”

朱祁钰极为认真的说道:“至少也得等二十年,得等钢铁、水泥等产量上去,质量更好,才能修筑。”

“臣明白了,臣告退。”徐有贞再次行礼,离开了御书房。

朱祁钰认真的琢磨着徐有贞开出的条件。

这两万人的工兵营是正式编制,朱祁钰倒没有吝啬,道路硬化和水路疏浚,都需要一只专业的工兵营。

这两万人正式编制之外,徐有贞还有权按照一比二,征调民夫扈从疏浚。

也就是说,整个长江水路疏浚,将会有超过六万人长期操持此业。

徐有贞会带着这六万人造反吗?

朱祁钰倒是颇为期待。

他是皇帝,不好直接动手,但是徐有贞自己没数找死,那就不能怪他这个皇帝薄凉寡恩了。

徐有贞不知道御书房里的陛下正在计划着“平叛”,他找到了于谦,和于谦细细商量着关于四万里水路疏浚之事。

于谦是四万里和二十万里水路疏浚的提出者,而且陛下还把三皇子取名朱见浚,可见陛下的重视。

“徐巡抚,多日不见,消瘦了许多。”于谦倒不是客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