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三章 想法(第2/2页)

还有曹丕对待于禁之事,都可以体现出他的小肚鸡肠……

杨峥越来越觉得一个合格继承人的重要。

在他看来,曹魏实则亡于曹丕之手。

其实当年种种迹象表明,魏武中意的继承人不一定是曹丕。

只是曹冲死的太早,曹植扶不上墙,曹彰又没这方面的能力,才不得不用曹丕……

还好,大秦后继有人。

杨峥这么多年悉心培养,杨旭没有辜负自己,越来越有大秦储君的风采。

在国中的声望越来越高。

“你说的不错,不过汉魏覆亡非止一端,有很多原因,任何事都要吸取教训,但亦不能矫枉过正,因根据国家的具体情况改正。”

司马家为避免重蹈曹魏的覆辙,大封诸王,酿成更严重的祸患。

历史上赵宋吸取大唐五代的教训,重文轻武,阉割民族血性,让华夏一蹶不振……

“儿臣谨记。”杨旭拱手。

“十年规划和百年大计,你回去思索一番,到时候给朕看看。”杨峥伸了伸懒腰,年纪大了,精力就越来越不济了。

也许是年轻时冲锋陷阵,到了如今,身体有些吃不消了。

多亏皇甫谧一直悉心照料,才没出大事。

不过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很多事情都开始有些力不从心,时常有种疲惫之感。

历史上很多第一代君王都不长寿。

汉高祖、光武帝、魏武都是六十左右便撒手人寰了。

或者说,所有皇帝很少有长寿的,英明神武的李二大帝,五十多岁就驾鹤西去了。

尤其是汉魏以来,英年早逝者比比皆是。

算算时间,杨峥今年五十有六了,心中多少有些惶恐。

大秦虽然走上正轨,但并非没有隐患。

士族豪强只是被削弱,近些年,夏侯氏依托皇后夏侯芷,在快速恢复中,其他士族豪强也只是蛰伏而已,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宗室之中,杨毅有些野性难驯,而其他封国还没有完全站稳,需要中原输血,一旦自己去了,也不知道下一代还会不会持续。

大秦内部,吸收了太多的外族,并未完全消化……

百姓只是刚刚吃上饭,谈不上吃饱吃好。

旧问题去了,新问题接踵而至,就像风一样,永远不会消停。

所以杨峥才会动了“百年大计”的心思,就是希望不要人亡政息,而是持之以恒。

望着越来越沉稳的杨旭,杨峥忽然萌生了个想法……

不过现在不是实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