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目击(第2/3页)

秦缨也想到了此处,她心弦微动,忙吩咐沈珞将京城送来的囚犯名录送来,待名录送到,秦缨仔细翻看,一盏茶的功夫之后,秦缨指着其上一处道:“贞元十三年,信阳沧海船号生过一起纵火案,船号内的船工方大齐因不满工钱在自家船号的楼船上放火,烧毁了一艘楼船,还将困在船舱内的一个艄公烧死,船号东家将此人和帮凶莫斌诉上公堂,后来二人被押送入京,主犯方大齐被判死罪,同伙杨斌被判流放两千五百里,流放地——”

秦缨抬眸看向谢星阑,“正是岭南!”

谢星阑起身走到秦缨身边,钱维和黄义也连忙靠了过来,秦缨这时又道:“他和方大齐被押解着,从信阳一路北上,正经过连州,当年案发在六月,被押入京中后十月才审完,后又被押送南下,陆路走了两月多才至岭南,目的地是越州长秋山矿场。”

钱维轻声道:“长秋山矿场——”

秦缨和谢星阑看过去,钱维便道:“这处矿场是岭南最大的流放地,在越州以南,隶属于越州州府衙门,矿场所得,也是越州府进项,里头看管十分严格,而云沧江虽终汇越州,但信阳这一路,却是走的钱华江——”

钱维看向李芳蕤,李芳蕤起身来,“钱华江从西北流向东南,自锦州而起,途径筠州,再往下便是信阳,又从渝州以南至越州,信阳的船号也多是跑这一条路。”

谢星阑肃眸,“那便合情合理了,他若是跑得云沧江,反而不敢如此大而化之的坐船了,万一遇到熟面孔,岂非暴露身份?”

秦缨应是,“案发第一地是连州,而后径直北上,并未沾信阳地界,想来正是要掩藏身份之故,这莫斌是永泰八年生人,今年三十二岁。”

“年岁也符合。”谢星阑沉吟一瞬,“专门残杀衙差胥吏,便是对此行当恨之入骨,多半是当年获罪后得了惩罚,因此生了记恨,流放之后,少说八年十年都难脱罪籍,可眼下才过了六年,他多半是逃出来的!”

谢星阑看钱维,“此去越州需得几日?”

钱维浅吸口气,“走水路的话,还要走七八日,因入渝州便多山了,江道蜿蜒难行,颇有不便,走陆路昼夜不歇反倒快些,四五日便可到达。”

谢星阑蹙眉,这时,秦缨又自己抄写的那份名单上翻找起来,“他们同行三人,若其中一人是逃犯,那另外两人说不定也是,而此人是被流放至越州矿场,那另二人,也极有可能是那矿场中的囚犯——”

谢星阑当机立断,“派人带着画像南下走一趟,若并非矿场逃犯,便令越州官府张榜通缉者二人,或许也有所得,若是,便先飞鸽传书告知我们。”

钱维颔首,转身一看,却想起来赵明安已经与谢咏同出去了,这时,他将目光落在了黄义面上,黄义一愣,眼光闪烁道:“大人,赵大人遇害,我们县衙如今缺少主事,小人还是留下帮着谢大人的县主策应。”

钱维摇了摇头,又出门去,叫来两个州府衙役细细吩咐,一旁的李芳蕤上下打量黄义两眼,笑着道:“黄捕头年纪轻轻手下便统管数十人,想来武艺极是不错,且你生得白白净净的,看着不像出身普通人家。”

黄义咧嘴道:“哪里哪里,小人出身微寒,全靠赵大人赏识才得提拔。”

说至此,像怕李芳蕤追问,他一转身出了厅堂,李芳蕤撇嘴,轻声道:“这黄捕头是慈山县一药商家的次子,这捕头之位,也是家里花了银钱捐来的,他不喜读书,做不成朝廷命官,只能担当胥吏差事,已经两三年了。”

秦缨微讶,“你怎知道?”

李芳蕤牵唇,“我不似你们时时都想着案子,闲聊问来的,此人显是怕辛苦不愿走越州,却说什么留下策应与你们,想来平日里也是偷奸耍滑惯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