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章 推断(第3/4页)

苏镰语声发苦道:“因这疫病严重之后,从生到死也就四五日功夫,老爷怕不用药反而害了公主和世子,后来老爷用药,也的确拖延了时日,他也没想到世子会死,因同样的药,但凡能拖住病程,最终多会好转的。”

“世子去后,老爷自责不已,甚至向陛下和太后请命,给公主换太医医治,但当时好些太医因看诊染了病,他们也仍然信任老爷,老爷无法,只好硬着头皮继续给公主施药,也是那段日子,老爷心中惊惶一日比一日更重,还未离开丰州,便生了告老之心,但也不知怎么,回京之后,他还是撑了半年多才向陛下请辞。”

秦缨心腔越来越窒闷,当着苏镰不好明说,却再问不下去。

谢星阑道:“今日先问这些,带苏老伯下去歇着。”

谢咏应是,等他们离去,秦缨才终于忍不住道:“不是染瘟疫,绝不是染瘟疫!”

“母亲和兄长起初病发的慢,是因他们从一开始就是中毒,后来看起来病程被药延缓,也并非是药起了作用,而是因为中毒日日加深,像柔嘉说的,极可能是有人用活商陆替代了雾水葛。当时城中贵族皆在太医院领药,若是无心之失,不可能弄混月余,也不可能只有我母亲和兄长拖了这样久仍然亡故……”

秦缨呼吸紧促,声音也哑了起来,“当时死的人太多,我哥哥殒命之后,苏太医纵然犹疑,也难以断定问题出在哪里,而看诊的人与捡药送药的人不同,正给了其他人浑水摸鱼的机会,毕竟那时满城之人皆染着病,我兄长我母亲之症状,任是谁都以为他们是得了瘟疫,但最终我母亲的病情也无好转,再加上毒性加深症状生异,因此苏太医多半还是反应过来了,但他或许猜到了什么,根本不敢深究。”

纵然没有半点与义川公主有关的记忆,但这一刻,秦缨只将她视若亲生母亲,再想到秦璋多年来饱受追忆亡妻之苦,她胸腔内悲愤交加,再难维持镇定。

谢星阑走上前来,“义川公主并无实权,在外也素有好名声,能用这神不知鬼不觉的法子加害她,必不是常人,而当年在太医院打杂的多为宫内太监,此事,更难与皇室撇清干系,苏应勤不敢深究,也多半是猜到了幕后之人位高权重。”

他又定声道:“这几日我叫人查过苏应勤,他当年入选太医院后擅治头疾,得岱宗信任,岱宗去后,他失了依仗,在太医院稍有没落,只给后宫诸位娘娘诊病,但如此,也不能代表什么,凶手多半会找个与自己无干系之人出面诊病。”

秦缨眼底波光明灭,难理清头绪,谢星阑见此,落在身侧的手下意识抬起,可就在要抚上她手臂之时,又如梦初醒地收了回来。

他缓声道:“既已有推断,我们便循着此路探查,你机敏聪颖,总能勘破常人难想通的关窍,至于其他追查探访之事,便交给我来做。”

他语声中有不可撼动的沉稳,四目相对时,他晦暗的眼瞳里更有令人心折的温柔与关切,秦缨焦灼不宁的心,渐渐安定下来,

她平复片刻,有些愧疚道:“我从前只以为母亲和兄长是染病过世,每每看到父亲追忆他们,我心底,其实没有他那般多的悲痛,生老病死,世事无常,我只觉母亲和兄长太过不幸,却没想到,她们本可以安然无恙——”

秦缨不敢设想,“若父亲知道此事,还不知要怎样愤恨难平。”

谢星阑道:“那便先不让他知晓,等查出真相再论。”

秦缨艰难点头,见他担忧望着自己,又道:“陈年旧事,并不好查明,你有自己的差事,睦州那人也还下落不明,不必帮我许多——”

谢星阑神色不改,“我心中有数。”

见她欲言又止,谢星阑不容置疑道:“朝中差事非朝夕之功,江原另一随从昨夜被带回京中,如今正在严审,你母亲和兄长之事亦非同小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