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商路一体化大工程(第4/5页)

独轮、三轮甚至四轮小车随处可见,在泥地拉车还有些吃力,一旦踏上修好的水泥路,运输工就开始健步如飞,省力得很。

大部分人一边干着活,甚至还有闲工夫跟周围人说几句闲话,几乎不见起大工程必累死人的情景。

李计忍不住询问身边的搅泥工:“那些小车,是从哪里来的?”

搅泥工瞅他一眼,像是打量一个没见过世面的乡下小子:“当然是车轮厂呗。这玩意随便一个木工都能做,尤其那个独轮的,简单方便,不过车轮厂出的车,胜在便宜耐用。”

“他们运输队的,一人一台,跑一趟就是一个铜板,要是不怕辛苦,一天能跑好几趟。”

“刚开始修路的时候,从京郊跑到这儿,来回起码得小半日,自从一些路段修好,时间缩短了一半呢。一天要是跑四趟,就是四个铜板,比咱们还赚。”

“据说等这个通济镇开设水泥厂分号以后,就用不着这么多运输工了,他们得趁着这个时候,多赚点。”

李计不好意思告诉对方,自己是服苦役的,没一分工钱。

“咦,怎么还有和尚也在这做工?”李计一愣,不是听说皇帝不喜欢佛寺,斥责僧人都是妖言惑众的妖僧吗?

搅泥工见怪不怪:“那些和尚都是来服役的,据说本来有大臣建议皇帝把和尚都抓起来杀头,但当今圣上宅心仁厚,不忍心下杀手,就下令以劳代死。”

“要是干活卖力,得到工头嘉奖,一两年就可以重获自由身了。”

李计有些脸红,原来这些和尚跟他一样,都是服劳役的,每天两顿饭打发,说不定还要感谢天子不杀之恩。

水泥铺路速度很快,从已经修好的路段起步,几日功夫,李计就看见了来时路上遇到的一间驿站。

正午太阳毒辣,工头让大家先休息挨过最热的时间,工头是个憨厚人,见李计做了好几天的工,都没拿工钱,私下里给了他三个铜板,纯当安慰。

李计捧着这三个辛苦赚来的铜板,差点没感动得热泪盈眶。

有三三两两的工人在驿站的茶棚里喝茶,李计也要了一碗茶,一叠花生米,豪气的付了一个铜板钱。

“我自宁州来时,路上遇见的驿站基本都是废弃掉,没想到这里还挺热闹。”

茶棚老板笑嘻嘻道:“是啊,这个我知道。”

老板是个话唠,有人聊天便打开了话匣子:“原本驿站都是用来给朝廷送文书和战报的,过去十来年,完全变成了附近官员们的私人旅馆和信差,每年朝廷还要负担大笔维护的钱银,后来嘛,干脆不管了,一些驿站自然荒废掉了。”

李计点点头,这个他倒是知道一点:“那这家怎么还开着?”

老板往后一指,驿站门口挂着一个大牌子——“皇家邮政通济镇分号驿站”。

李计一愣:“皇家邮政是什么意思?”

老板努努嘴:“朝廷在京州重开了上十间驿站,全部分部在你们现在修的这条官道上,大约两个镇子中间就有一个驿站。”

“每个驿站派了一个小吏,周围的地都围起来,像我们这样,有酒茶小馆,客舍旅店,还有卖蔬菜瓜果的小摊呢,只要付给驿站一些租钱,就能进来开摊,驿站有了租金,基本可以自负盈亏,不用朝廷多给。”

老板指了指附近一块正有人锤打门面的木瓦房:“那边据说是个镖局的车马行。镖局一般都走官道,安全。”

李计回头一看,旁边的小摊还有卖西瓜的,现在天气还热,瓜甜解暑,他也想来半个,想了想自己宝贵的铜板,又纳闷道:“这年景,怕是生意不好做吧?有人买吗?”

老板哈哈笑道:“喏,你们现在不就在我的茶棚里花钱喝茶吗?”

“啊?”李计怔了怔,“这些工人?”

他转头看了一圈,确实有工人在吃瓜果,还有人在一个鞋摊上买鞋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