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入援(第2/3页)

“果然如此……”

蒲择之惨笑一声,眼中已俱是苦意。

李瑕预感到不好,问道:“可是出了变故?”

“吕文德并未入援川蜀,往京湖去了,与贾似道打败了塔察儿。”

李瑕一愣。

他凝神思考了一会,渐渐想明白这其中的关键。

当时,为了得到贾似道的支持,李瑕不得不拿出有价值的情报与之交换。

但,贾似道自有一番思量。

他竟是……并不想要击杀蒙哥的功劳。

有时候,功劳太大,反而是杀身之祸。

那么,在贾似道眼里,蒙哥既会死,便不必忧虑川蜀战场。只等蒙军退了之后,遣吕文德去夺权便好。

对他而言,京湖才是取功业的好去处。

……

“天下三大战场,两淮是我大宋防御最有底气之地,三里一沟、五里一渠,可遏蒙古骑兵。川蜀多山,道路难行。因此,京湖战场其实是蒙军破我大宋的关键。”

蒲择之怕李瑕不明白,于是缓缓解释起来。

“但为何蒙军却年年主攻川蜀呢?因为他们没有水师,无法正面攻破京湖。简单而言,京湖是大宋的内层篱笆,川蜀是外层篱笆。蒙哥要先打碎外层,才能攻入内层。这道理,朝中重官与官家都明白。”

李瑕听懂了,道:“换言之,川蜀破了,还有京湖。官家虽担心外层篱笆坏了,但内层篱笆若坏,他更恐惧,这是远忧与近忧的区别。贾似道守住京湖,功劳比守住川蜀更大?”

“此为其一。”蒲择之道:“其二,大宋已无力北伐。这战,打胜了也只是守住而已。和谈是必然之结果。”

“和谈?战事正如火如荼,便要考虑和谈吗?”

“是啊。”蒲择之又咳了两声,问道:“我说和谈是必然,你可知为何?”

李瑕点点头。

宋朝便是打赢了,也不可能消灭蒙古,正常而言,那就只能和谈。

蒲择之又叹道:“若是吕文德与蒙哥对垒之际,蒙哥真死了。待到和谈之际,吕文德岂有好下场?”

李瑕明白。

莫说忽必烈要刺杀蒙哥本就是他编的。哪怕是真的,一旦和谈,忽必烈也必须表明态度……

“当年,开禧北伐之后,史弥远暗杀韩侂胄、处死苏师旦,割下此二人头颅,派使臣王柟送到金朝和谈……往事历历在目,贾似道、吕文德岂敢效仿韩侂胄、苏师旦?”

这等内情触目惊心,蒲择之显然是心灰意冷才能说出这样的话。

李瑕一时竟分不清这是贾似道的错,还是宋廷的错。

往事历历在目,近的是韩侂胄,远的还有岳飞。

杀得金人闻风丧胆,那到了宋廷要与金朝和谈之际,不杀岳飞怎行?

贾似道口口声声要保大宋山河,却不敢当岳飞。

而李瑕,终究是入官场时日尚短,没能预料到这其中还有这般龌龊思量。

“是我弄巧成拙了。”

“不怪你。”蒲择之叹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至少,你领兵来了。”

李瑕起身,拱手道:“任凭蒲帅差遣。”

他敢夺朱禩孙之权,与纽璘一战、与刘黑马一战,因为这都只是万余人的战役。

李瑕经验虽少,却曾看过蒲择之指挥三万人,勉强敢试试手。

但二十余万人的大战,便是打仗的天才,也不可能初出茅庐便轻易上场。

因此,李瑕依旧是抱着谦虚学习的心态,愿听蒲择之指挥。

他自信,但不自负。

“咳咳。”谈了这么久,蒲择之显然已极是疲惫,强撑着精神道:“潼川军远道而来,且先休整几日……到时,你可敢支援钓鱼城?”

“敢。”

“不求你能胜……十余万蒙军,绝非你能击败。但……须让钓鱼城军民看到,大宋未曾抛弃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