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八章 防与治(第3/4页)

“然而,宋廷的名义在关中未必好。”

“士绅百姓不知宋廷实力,心存着畏惧,这算是一个好处。但抵触有,怕还不小,也幸而有刘家的威望镇着。”

杨果道:“大帅恕罪,说句心里话,如我这般的金国遗民,对宋廷之抵触怕是远多过于畏惧。当年宋廷联盟蒙古灭金,于关中百姓而言,这灭国之仇宋蒙等同……”

世代生活在金国的人们,视宋朝如仇寇……李瑕能理解,但确实很难代入,默默听着。

杨果道:“仇恨相等,然而畏惧却不等同,关中百姓畏惧蒙古远甚于畏惧宋廷,甚于百倍而不止,尤其是端平入洛之后。而关中归蒙古治下已二十五载,一整代人呐!近年,又有商孟卿、廉善甫等人治理,今岁忽必烈又称帝建号……”

“我明白。”

杨果摇了摇头,叹道:“大帅说‘微妙’便在于此吧?若不请宋廷调兵调钱,在关中沾不得宋廷的好,反而是沾了宋廷的坏。”

“照士绅百姓的想法,只怕是‘这宋军又来了,会像当年一样被赶出去’。”

“不错,借刘黑马之势,好处大,坏处也有。”杨果道:“宋廷太弱,弱了太久,照不知情人看来,是因刘黑马叛了,才有今日之事,恐如李全当年。”

“这便是民心,只看我能否治理得当,挽回民心了。”李瑕道:“所以我说眼下是最难的时候,廉希宪留下了大批细作搅动形势。”

“今日入城时,听人说……大帅遇刺了?”

“不要紧。”李瑕道:“但私下与杨公言,若廉希宪杀我不成,转而刺杀刘黑马,哪怕只是长年破坏,眼下这‘微妙’便要成‘危险’。我入长安之前还与刘元振说‘不惧廉希宪’,近日见识了其人用间谍的能耐,又被扰了心神……已渐渐忧虑。”

这也是李瑕近来避着刘元振的原因之一,刘元振话太多,引李瑕也说太多,说得多了,偶尔自然会留下收不回来的。

“大帅想要如何破解?”

“只能全面着手了,治安、民生、经济、城防、舆情……样样不可松懈。”

“明白了,大帅放心,一定辅大帅全力治理关中。”

李瑕又道:“到时,杨公与吴潜共事,难免有……”

杨果道:“大帅这般说了,绝不与吴公生隙。”

“另外,平日出门亦要多加小心,我会派人随时护卫。”

“唉,也好。”

“要稳固关中民心,首先是被蒙人据为牧场的十数万顷田地,刘黑马如今还在清剿……”

许久,聊过政事。

李瑕敲着桌案沉思着,问道:“听说……杨公与商挺交好?”

“不错,年少时,商孟卿亦常随我与裕之同游。”

说到元好问,杨果有些伤感,叹息道:“孟卿词曲写得也好,‘一点青灯人千里,锦字凭谁寄’。”

“可否请杨公写封信给商挺?”

李瑕回想着今日与胡祗遹见面时的谈话,缓缓说起来。

“先感谢商挺助我们杀了蒙哥……再问问他,当时说好把张家大姐儿护送到汉中,如今她人去了何处?最后告诉他,廉希宪发现我们的联络了,宜杀廉希宪,献潼关。”

……

与杨果谈过,李瑕揉了揉额头,提笔在纸上写下“莲屏”二字,思忖不已。

廉希宪想引他去找这“莲屏”,他敢去,没什么不敢的,但要将各方面的准备做好。

总之,应付间谍比当间谍要难的多,但思路却很简单。

首先是防,必须把关中治理好,才能有完善的防备体系,这是正理。“建立”当然很难,争天下却绕不过这一步;

其次是治,见招拆招,比如顺着这条线索追查下去,也许能找到张文静,并打掉廉希宪的细作,甚至反手离间商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