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欺软怕硬(第3/4页)

趿在她脚上的绣鞋将掉未掉,晃了晃,落在地上。

才沐浴过后的青丝只用了一根细绳系着,一解,如云朵般铺开。

久违的呢喃声响起,之后,忘乎所以……

……

六月十六,临安。

“这是……交引?”

“行商称它作‘盐券’,更多人叫它‘交钞’。”

盐引贾似道见得多了,但此时看着手中那一张精美的票据,脸色渐渐凝重。

这票据不大,比金银关子还要小上不少。

“纸质倒好。”

“该是桑穰。”廖莹中是印书世家出身,最是懂这些,道:“桑穰常作典籍书册书页之用,质地敦厚。”

贾似道点点头,眯着眼,看着这交引上的龙纹花栏,中间是“凭条取叙州盐五斤”几个字,旁边是数个印章,最下面则是奇奇怪怪的符号。

“近年来,四川盐价极为稳定,这盐券看似只是交引,但近来已有入蜀行商者将其当钱钞使用,平章公……”

“我明白。李瑕没那么多金银铜币发川陕的金银关子,若径直流通纸币,无人信他,且一遭挤兑便能毁掉他的威望。这盐劵则不同,既与承平初年之交引相类,世人皆会用。又与交子类似,兑换更为便捷。这,是他造纸币的第一步。”

“是,那边井盐量高,挤兑不了。盐价又稳,短短月余,蜀民已对这盐劵十分信任。”

“私盐呢?蜀地的私盐贩子在做什么?尸位素餐不成?”

“平章公也知道,李瑕治下,官盐价本就不高,私盐利小却须铤而走险,少有人贩。”

“那就运大批浙盐入蜀,压低四川盐价。”

“请平章公三思!江南物价沸腾,而四川盐价本低。此举只怕是伤敌八百、自损一千。”

“那就买……”

贾似道话到一半,想到国库尚且支用不足,愤而将手里的盐劵揉成一团用力掷出去。

“给我设法伪造川陕盐券。”

“是……”

贾似道摇了摇头,忽道:“那妖妃到汉中了吧?你说,也许李瑕纵情声色之际,已死在王翠刀下。”

“平章公亦说过,不过是招不费事的闲棋,又何必寄于厚望?”

“烦恼啊,多久没斗蛐蛐了。”贾似道揉揉眉头,道:“继续说正事吧,我打算废十八界会子,由朝廷设发金银关子,群玉以为如何?”

“是否太急了?”廖莹中道:“公田法不过稍见成效,如今便从那些商贾手中收回铸币之权,到时民间凭关子兑不到金银,只恐……”

“打算法。待扫除了军中贪墨之弊,自有银钱保证关子流通,进而稳定物价。”

“是否等公田法落实……”

“等得了吗?”

“请平章公再想想,是否还有更稳妥的办法?”

“群玉啊,是我聘你为幕僚,你能否为我想想是否有别的任何一个办法?”

贾似道话到这里,叹息一声,又道:“发现我们与李逆的根本差别在何处了?川蜀无积弊,连私盐都少。反观江南又如何?如今若再不扫除积弊,如何做皆是徒劳。打算法,已势在必行。”

听得院外有动静传来。

“何事?”

“禀平章公,瑞国公主来了……”

……

堂上仅有贾似道与赵衿谈了很久,忽然,贾似道重重咳了起来。

“程元凤所言,证明舅舅没有骗你……咳咳咳……当夜,正是李瑕带人杀入宫中,弑君叛逆……”

赵衿又道:“但舅舅并未告诉我,皇兄……赵禥与李瑕同谋之事。”

“如何能称是‘同谋’?官家是被李家父子骗了,如今我已与官家禀明真相,官家既知晓了,此事已过去。”

赵衿瞪大了眼,不可置信。

她近来不知暗地里哭过多少遍,整个人已消瘦下来,脸上带着异样的苍白,显得有些可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