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八十三章 董大哥(第3/4页)

当他们从中军中脱离阵线,很快便引起了元军的恐慌,越来越多的士卒转身就逃。

董文炳的大旗还在迎风招展,绕开了唐军在绿洲南面布置的防线,试图从侧面杀进去。

但他们在外面的沙漠艰难奔走,唐军却只需要小跑几步,就能布置起新的防线。

董文炳正是想由此吸引唐军前来,好为长子董士元解围。

……

“将军,大帅命你撤!”

董士元得到命令时已杀到了那根挂着董士选人头的大旗之下。

他低下头看了看身上的一根根弩箭,又回过头看了一眼远处那茫茫的大漠,眼神俱是苦意。

“撤不了了。”董士元喃喃了一句,继续向前冲去。

前方,有唐军校将冲他喊道:“投降吧!你们已经败了。”

“投降者缴械不杀!”唐军大喊。

于是越来越多的元军放缓了脚步。

董士元却还在向前冲。

“大丈夫报国,正在今日,勿惧也!”

他一手提着盾,一手提着刀,像当年在钓鱼城时一样勇猛。

但连蒙哥都死了七八年了,局势又岂能与当年相比?

硬气的人在少数,董士元几乎是孤身一人杀进唐军阵中……

……

“将军,董士元不肯降,战死了。”

杨奔听过消息,皱了皱眉,按着刀走向董文炳所在处。

时近黄昏,随着元军中投降的人越来越多,唐军已完全包围了董文炳。

杨奔推开兵士,踏过满是血泊的草地,看向前方仅剩的十余人。

“董文炳,降了吧,你兄弟董文用如今正在我大唐任官,深受陛下重用。”

董文炳的头盔都丢了,站都站不住,听到声音才从厮杀中回过神来,愣愣看着杨奔,道:“我不该败给你。”

他十六岁嗣位任官,上马南征北战、下马治理地方至今三十三年,征过大理国、征过宋国,战功赫赫。怎么看,他都不该输。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杨奔道。

也许旁人觉得他是捡了个大便宜,躲在这大漠绿洲之中,袭击了疲倦归来的董文炳,没什么难的。

但做决定时承担的一切可怕的压力,差一点就丧师于大漠的艰苦……这些,让杨奔心里很清楚,自己配得上这一场胜利。

不是侥幸。

镇守河南数年不曾让唐军向东扩张的董文炳,就是败在了他手上……

董文炳透过杨奔的目光,也感觉到了那种自信,以及自信带来的强大气势。

就好比当年,他也是。

因为坚信忽必烈是那个将要一统天下,建立太平盛世的明君。他遂弃了蒙哥的官,带家将不远万里奔赴投效忽必烈。

那种坚信,让他有一往无前,无惧所有困难的气势。

然而,这些年这种信心似乎松动了。

从李璮叛乱、董文用投降李瑕开始,忽必烈时不时排挤汉臣……最重要的是,一个更像明君的人已经出现。

可是,董文炳已经老了。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像当年一样,弃官、不远万里去奔赴。这种舍弃一切、孤注一掷地下注,一辈子只有一次。

他已为忽必烈付出了太多,没力气再走回头路了。

累了。

名将已白头,中原豪杰拥护漠南王行汉法、开汉业的时代,于他而言已经过去了。

随着这些思绪,董文炳抬起刀,架在脖子上。

像是被杨奔的眼神击溃了。

“是啊,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李瑕培养了一个名将。”他喃喃道。

这句话,是他送给眼前的年轻人的,他不介意为后辈添一份信心,增一份气势。

之后,董文炳将刀一划,报答了忽必烈的那一声声“董大哥”。

“当。”

刀掉在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