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五章 青松(第3/3页)

说话的是如今的户部尚书曾渊子。

曾渊子为人刚正,不算是贾党,而是因为颇有才干而得到贾似道的看重。

没想到,今日他却是往贾似道的逆鳞上触。

“下官任职户部以来,发现朝廷户籍簿书混乱,遂有士族豪绅勾结地方官吏,隐瞒土地,使得公田回买不足。地方官遂夸大百姓田亩数量,逼百姓多卖田地。百姓既无如此多的田地,如何卖为公田?还有官员为了政绩,务求多报买田数,凡六七斗租之田,皆作一石租之田上报,待收租时,原额有亏,又要原来的田主补上,逼得百姓倾家荡产!”

这些话,贾似道已经听得太多了。

因看得出曾渊子说这些不是因为其自身利益,贾似道才没有发怒。

“变法自然有阵痛。而你所言乃吏治之积弊,岂公田法之祸?你只见有人因公田法而倾家荡产,却未看到有了公田之收成,入籴减少,朝廷与更多的百姓受益。”

“平章公……”

“够了!”

陈宜中目光看去,眼看曾渊子马上要触怒贾似道了,站出来道:“平章公,曾相公之所以在意此事,因近来去江陵的流民越来越多了。”

众人都知道“去江陵”是什么意思。

自从大宋与李瑕议和,李瑕就在江陵驻军并设置官员,用来从大宋吸纳人口。

在这人离乡贱的年头,没有人愿意背井离乡,除非是真的活不下去了。

这让贾似道也找不到借口,道:“那便拿出个阻止流民往西的章程来。”

曾渊子眼睛一瞪,胡子一抖就要上前再劝。

陈宜中却是拉了拉他,迅速给了一个眼神,之后向贾似道行礼,应道:“是,下官与曾相公拿出了主张再呈给平章公。”

贾似道懒洋洋地点了一下头,道:“谁知眼下最重要的国事为何?”

翁应龙回头看了众人一眼,叹道:“两国又在催今年的岁币了。”

陈宜中目光一动,若有所思。

他已察觉到贾似道提及此事,必是因不想再给那两国缴岁币了。

至少,要先停掉一个。

果然。

贾似道挥了挥手,道:“北面的新消息,告诉他们吧。”

廖莹中应了,开口道:“李逆与忽必烈的战事,情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