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番外篇·交接(第4/5页)

“在外醉倒了就是不行。”刘姄脸色一沉,道:“万一出了事怎好?”

“无妨。”李长宜低声自语道:“我若连在他面前醉倒都不敢,往后岂敢将西南屏藩交给高家?”

“我看啊,殿下就是逞能。”

“我看人的眼光该是准的。”

“所以呢?”

李长宜起身道:“我打算写封奏章,请征缅甸。”

……

建统十九年的春天,因李长宜的一封奏章,举朝哗然。

李长靖、张弘略立即拉拢了一批反对征缅的臣子,打压太子在朝中的势力。

有的官员认为朝廷连年征战并无国力征缅;有的则认为缅甸并不值得征伐……虽说无心,皆指出了太子在这一事上的错误。

而有的官员则是直言“太子因高家的关系而失去了理智的判断”。

于是,不仅是太子,高家也受到了连番弹劾,众官员皆知高长寿难以对付,矛头纷纷指向高安庆。

随着舆论愈演愈烈,对太子的威信已产生了颇严重的影响。

这是李长靖平生中最接近夺嫡希望的一次。

然而,随着一封消息传到京城,这一切舆论也就戛然而止了。

“缅甸国趁云南王不在,出兵四万、战象八百,攻大唐盈江、金齿、勐班诸地!”

“……”

谁也没有想到,首先发动战事的,竟是那缅甸国。

朝中对太子的攻击顿时停止。

李长靖接受不了自己被权力蒙了眼以至于遭到这种弹丸小国的羞辱。

是夜他喝得大醉,末了,在城中积水潭边的白云楼挥毫题诗,成了这年京城最大的逸闻。

其后数年间,提起二皇子,不少人都能想到那句诗。

“我有乾坤千古业,岂因浅底困蛟龙?”

……

三月末,云南消息再度传来。

“捷报!大理路安抚副使蒲帷亲领精骑八百急援盈江,激战半日,破缅军象阵,缅军大乱败退。蒲副使追击百里,入缅境,连破其寨三十五!”

对于这个结果,朝臣们并不意外。

但都觉得不够。

李长宜、高长寿、高安庆等人再次上书,请征缅甸。

这一次,李瑕终于下召。

改封高长寿为缅甸王、任征缅大军统帅,返回云南筹备征缅事宜。

另,册封高安庆为缅甸王世子,以皇十子李长云代天子巡宣南疆,全权处置西南诸藩朝贡事宜。

这一次,朝堂上众臣都嗅到了别的味道。

什么叫“西南诸藩”。

……

建统二十二年。

唐军基本攻破缅甸北方诸城。

高长寿、高安庆父子了解西南风物气候,不急于推进,而是分兵驻守各地,张榜安民,悉心治理。尽力避免炎热天气对士卒们产生的影响。

但就在这一年,缅王那罗梯诃波帝却被他的庶子梯诃都杀了。

梯诃都自立为王,欲征兵与唐军相抗。

然而,不等唐军抵达蒲甘城,梯诃都已在与诸兄弟争位的纷乱之中被杀,蒲甘王朝由此灭亡,各地官员纷纷向唐军投降。

……

详细的战报传到京城,李瑕看过之后,递在了李长宜手中。

李长宜没有太多的欣喜,更多的是感慨。

“缅王既不肯停下对百姓的盘剥、又不能拘束儿子们争位,亡国何其快也。”

“以之为鉴吧。”李瑕道。

“儿臣谨遵父皇教诲。”

这是李长宜从军中回朝以后独立处理的第一桩政务。

在高氏的帮忙下征缅甸而已,看起来十分轻松。

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内,他却一次次感到担忧,用人不当怎么办?战争失利怎么办?须知只要一场热症,就能使大军溃败……

……

泰和元年。

蒲甘城。

“缅甸王高安庆一直就是个轻弱的废物。如今唐天子年老退位了,继位的太子绝不会有那般可怕。到了我们复国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