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莫迟暂时没有成亲的打算。(第3/3页)

但在实际发放赙赠金时,他们的亲属会得到比其他战士亲眷多出好几倍的金额。

如果杜昙昼之前的猜想正确,那么他不仅会在这份名单里找到周回的名字,除了莫迟外其余八人的姓名,应该也会出现在名册里。

杜昙昼虽然没有莫迟对什么都过目不忘的能力,但在繁鹤池边看过的那几眼,也足够他记住那十位夜不收的名字了。

杜昙昼的手指在纸上划过,一炷香的时间后,他找齐了那九人的名字。

如他所料,莫迟所在的第五十七支夜不收小队里,只有他一个人活了下来,其余九人都于三年前陆续牺牲。

怪不得,杜昙昼心想,怪不得杜飞鸾能轻而易举地找到那张名单。

理由很简单——那支小队中的九个人都已死去,唯一活下来的莫迟又载誉归来,还被褚琮公开了身份。

他们是夜不收这件事,已经无需再小心隐藏,所以兵部的造册库才没有把那张名单藏进保密性最严的地方。

这份阵亡名单上提供的消息稍微丰富了一些,除了记载了诸位将士的卒日,还简单提到了每个人的生平。

九人的卒日非常接近,他们在永章二十年六到八月内全部牺牲。

舒白珩是永章二十年三月叛变的,也就是说,在他叛向焉弥后的几个月内,这九名夜不收相继死亡。

杜昙昼推测,他们很有可能是因为舒白珩才暴露了身份,继而被焉弥人杀死。

杜昙昼的心情不能说不沉重,但他很快把注意力集中在周回身上,这个人的经历似乎有许多奇怪之处。

这九个人里,除了周回以外,所有人的描述都差不多。

他们都是毓州本地人,也都是因为家人亲眷遭到焉弥人屠杀,才愤而参军,而后通过层层遴选成为了夜不收。

只有周回不一样。

名单上说,周回出生于缙京,少时博览群书,颇具文采。

他十七岁从军,因善焉弥、乌今两国官话,被调入毓州军,后于当年通过选拔加入夜不收的队伍。

杜昙昼不明白,周回出生在缙京,与焉弥人应该没有深仇大恨;小时候读过书,说明家中至少有钱能给他请夫子,或者供他上私塾。

一个与焉弥无冤无仇又家境优良的年轻人,为何会在十七岁那年参军?又和莫迟在同年加入夜不收?

杜昙昼百思不得其解,他也清楚,想要弄明白这件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去问一墙之隔的莫迟。

可只要一想到当初在川县矿洞,莫迟那么在意那支烟管,杜昙昼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一种难以言喻的情绪萦绕在他肺腑之中,让他总想在莫迟不知情的情况下,弄清周回此人的来历。

可一番探查下来,仅凭目前已知的消息,周回的面目没有变得更加清晰,反而越发显得扑朔迷离起来。

冥思苦想许久,杜昙昼也没有想到接下来能继续调查的方向,他从名册上抬起头,望向逐渐暗下来的天空,几不可闻地叹了口气。

同一时刻,莫迟并不像杜昙昼所想的那样,坐在厢房中等待。

他趁夜色浓重,悄无声息地翻出了临台官署的院墙,抄小路直奔木昆所在的驿馆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