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第2/4页)

她沉默了一下道:“那你去吧。我没什么事,一会儿就去找学生会的同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好的,那辛苦你了。”陈涛笑道。

盛景下了楼就看到方毅在外面等着了。她连忙推了自行车出去,跟他一起回家。

“方毅,你想过毕业后做什么吗?是进国家部委,还是去企业,或是留校执教?”盛景一边骑车,一边问方毅。

两人分析过国家经济,觉得以后国家肯定会往这方面倾斜,他们在这领域里大有可为。

方毅虽没重生,年纪也轻,但在新闻界混过,做过编辑与记者,再加上极有天赋,他对国家的局势和发展有着极敏锐的嗅觉,对未来走向的预测也让穿越者盛景很是震惊。

但两人当时聊的都是宏观的东西,并没有细聊彼此以后具体的发展。

在盛景看来,现在一切都还在计划时代。在改革开放的号角还没有吹响的时候,不管说什么都是空谈。

但今天看到方旭泽,想到他现在是学生会主席,尽管方旭泽以后没有进国家部委,而是靠卖批文发家,盛景觉得是时候跟方毅谈一谈未来具体的路了。

“现在政局还没明朗。等政局明朗了,上头对于国家经济的发展或许会有一些改变。我需要看看上头的想法是否与我期望的一致。如果是相悖的,我自然不可以进国家部委。而企业……”

想起他所进的食品厂和机械厂,人浮于事,效率低下,他摇摇头:“我总觉得现在的企业制度需要改革,才能让企业焕发生机。一直这么走下去,国家怕是要遭受一定的损失。如果不改革,我进入其中,怕是也要跟它一起沉沦,这自然不是我所愿。”

他看了盛景一眼:“所以你现在问我以后的路怎么走,我现在还没办法回答你。”

他顿了一下,反问道:“你呢?”

“我不会进国家部委,也不会进企业。”盛景很肯定地道。

至于要做什么,她自然不会说,也不能说。

方毅却误会了。

因为当时唐国庆和林承先来送录取通知书时就说过,如果他们能在四年内完成研究生的学业,就留他们在华清大学执教。

他以为盛景想留校。

他点头:“做学问挺好的,清净,没那么多的人事纷扰,很适合你。”

他经常觉得,盛景貌似融入于胡同生活和工厂工作之中,但她太清醒太理智,就仿佛是站在高山之巅看芸芸众生一般,冷静疏离得不像是其中一员。

所以她虽在工厂工作,也努力地为工厂出谋划策,但并不像别人的一样,以厂为家,与工厂的兴衰荣辱共悲喜;也不像他一样,因为看不惯某些现象却又无力改变而迷茫痛苦。

或许,离开这些纷杂,来到学术之界搞学术研究更适合她。

盛景对他的话不置可否。她未来的路要怎么走,她非常清楚。

她道:“国家肯定会改革的。所以你的意思是,如果上头的改革方针跟你期望的一致,你就打算进国家部委?”

方毅肯定点头:“是。”

从这段时间的种种能看得出来,国家对于他们这一届的毕业生十分重视。而华清是华国数一数二的高校。

他和盛景跟着周明德老教授,花双倍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势必会在这学霸如云的高校成为佼佼者。

恢复高考的华清大学的第一届毕业生的佼佼者,进国家部委还是不难的吧?

尽管进去他也是小字辈,有无数的前辈压在前面,让他无法发声。但因为方向是一致的,与这些同仁并肩前行,他就不会感觉窒息,他会满腔热血地与这些同仁一起改变国家的经济状况。这是让人振奋的事。哪怕一辈子没有出头之日他也很乐意去做。

“如果这样,那你应该准备起来了。”盛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