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五章 别怀疑,就是瞧不起你(第3/4页)

金智照抿起嘴,却不愿听,翻开细看。

她确实很有学问,没用多久就明白了胜败的关键,冷哼道:“原来是你们唐人高傲,错失了良机。”

李彦平静的道:“你之前有一句话没有说错,唐人确实太高傲,类似祸从口出的错误,还有一位学士也犯过。”

“那位叫元万顷,在圣人攻高丽时,为军中管记,写了一篇文采斐然的檄文给高丽,文中不仅把高丽贬得一无是处,还讥讽他们的将领愚昧,明明有鸭绿江,却不知守其之险。”

“高丽那边一听猛然醒悟,立刻派兵固守鸭绿江,然后我唐军真被挡住了……”

“圣人大怒,直接将元万顷流放岭南,好险才没有杀了他,后来灭了高丽,天下大赦,此人回到长安,原本前途也没了,不过确实才华出众,被皇后看中,成了北门学士,算是因祸得福。”

“无论是英国公,还是元万顷,会犯这种错误,其实都是骨子里看不起高丽,才口无遮拦。”

“这和前隋炀帝亲征,下达的那些荒谬命令,实质上都是一样的,如果不摆出天朝上国的架势,高丽亡国的次数比吐谷浑都要多了。”

吐谷浑:“……”

说得好好的,拉上我做什么?

金智照难以辩驳,毕竟李彦说的是己方的错误。

不比小国拼命掩饰,大国就有勇于承认错误的担当。

关键这种字里行间透出的居高临下,让她极为难受。

别怀疑,就是瞧不起你。

李彦还挑出一篇,给她过目:“关于安市城的守将,这里还有记录。”

金智照看了后,不禁沉默下去。

因为李世民受挫于此城,格局风度依旧。

【太宗以辽东仓储无几,士卒寒冻,乃诏班师。历其城,城中皆屏声偃帜,城主登城拜手奉辞。太宗嘉其坚守,赐绢百匹,以励事君之节。】

李彦道:“唐军撤退时,高丽守将登上城楼遥遥行礼,太宗也派人在城下堆了一百匹绢布,表彰他守城有方,各为其主的忠君之节。”

“这位守将我也挺佩服,是一位人才,以一座城市硬生生拖住大唐天军的脚步,十五万大军没办成的事情,给他办成了,可惜你们三韩之地没有正规的史书,连此人的名字都没有留下。”

这话就诛心了。

相比起大唐有功必赏,高丽这种保卫了国家的大功臣,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如此对比,太令人齿寒。

偏偏新罗的制度,连高丽都不如……

金智照心头愈发难受,干脆自己埋头看了起来。

她要仔细瞧一瞧,被认为继前隋后,大唐又一次征伐高丽失败的战争,到底是怎么回事。

然后她很快发现,这一战收获也不多,只有三点。

第一点,攻占高丽城池十座,不过后来随着大唐退军,其中六座回到了高丽手中。

第二点,获得高丽七万人口,迁入中原,补充大唐劳动力。

第三点,斩首高丽士兵四万,而通常,杀敌数是远多于斩首数的。

毫无疑问,后两者是歼敌有生力量,一来一去令高丽至少损失了十多万人口。

而那个时期的高丽,总人口约三百万,相当于三个长安城。

一下子损失十多万,再加上牛羊牲畜,武器盔甲,无疑是伤筋动骨的惨痛损失。

李世民战略目的确实没有达成,对外宣称是一场失败,结果都有如此斩获,与新罗国内宣扬的完全不同!

早说唐太宗的败仗是这样规定的,那后面的百济和倭国哪敢结盟,正面与大唐对抗?

你自己谦虚,专门坑我们这些国家是吧?

“假的,假的,都是假的?”

“不,这些记录十分详尽,岂可一味否认!”

“但如果是真的,正如李元芳之前所言,大唐灭高丽,我新罗又出了多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