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六章 准备向武后汇报了……(第3/3页)

李弘奇道:“那勃伦赞刃回到吐蕃,就能令吐蕃主动出兵么?”

薛仁贵抚须笑道:“此人是钦陵的亲弟,身份地位本就不同于一般将领,若是他逃回吐蕃,噶尔家族势必欣然。”

“途中若再有内卫引导,展现关中疲敝,陇右动荡,吐谷浑复国有名无实,吐蕃上下难免生出轻视。”

“老臣对于羌民部落是有了解的,每当他们产生难以解决的分歧时,外出劫掠是最佳选择,吐蕃一旦认为我大唐空虚,有可趁之机,引蛇出洞之策就成了。”

“若能战败蕃军,灭其精锐,挫其勇武,则苏毗可复,大局可定矣!”

听着薛仁贵的诱敌战术,李弘目露思索,李彦心中颇为钦佩。

这法子他也想过,却没准备使用。

不是此法不可行,而是他准备从茶入手,进一步加剧吐蕃国内的阶层分裂,勃伦赞刃逃脱属于意外事件,不在原定计划之中,不值得分神大费周章。

相比起来,薛仁贵被贬为庶民已经五年了,哪怕能从儿子薛楚玉处得到一些情报,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就能提取出重要信息,做出可行性的计划,实在难能可贵。

胜算于庙堂之上,决胜于千里之外,薛仁贵的战神之名,绝不是一味在沙场上冲杀得来,这位同样是文武双全,在灭了高丽后,还为安东都护,留守平壤,期间抚恤孤老,提拔才干,令高丽遗民“欣然慕化”。

李弘性情沉稳,虽然有些心动,却也没有贸然决定:“薛老将军之言,朕已明了,当招裴尚书、安将军等将前来,博采众长,再定决策。”

薛仁贵不惊反喜:“陛下圣明!”

不过他老成持重,先提前说好:“此乃老臣浅见,战局之中千变万化,也许我们如今所言时,那蕃贼已被内卫所拿,甚或途中遇险而亡,那一切自是休提,还有那位武氏子,亦是意外变数,不好处理,不知太后那边……”

李弘眉头一动,嘴角微微扬起:“得老将军提醒,朕倒是忘了,是该向太后好好呈报此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