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奸细上钩了(第2/3页)

嘉靖对于神道复苏万分期待,又听陶仲文的挑唆,害怕明军被倭寇打败,妨碍龙王的苏醒,才有了此次朝廷全力的支持。

问题是李天宠不知道,嘉靖到底要怎样的战绩,才算满意。

海上不是陆地,有一座座城池可供攻克,如今徘徊在东南沿海的倭寇,恐怕有十万以上,如今这座双屿港上仅两千倭寇不到,剩下的那些散落在大大小小的岛屿,且不说明军不强,就算是无敌之师,也没办法一处处清剿过来。

胡宗宪就是为此而来:“下官以为,要选择一个威胁最大的倭贼头目,加以平定,方能不负陛下所望!”

李天宠沉声道:“徐海?”

此人是目前劫掠沿海地区最严重的倭贼头目,也是被百姓畏惧地称为恶蛟转世之人,因为其麾下船只所过之处,都是风平浪静,反倒是与之匹敌的官船在海浪里掀翻了不少,长此以往,官军愈发不敢与之匹敌。

然而胡宗宪却摇了摇头,道出另一个熟悉的名字:“沥港,汪直!”

李天宠奇道:“汪直?你觉得此人是最大的威胁?”

对于后世来说,谈到嘉靖朝的倭寇,汪直就是一个绕不开的人,但在如今这一年,汪直还不是东南抗倭的主要对手。

恰恰相反,他甚至主动配合官府,平定了好几股烧杀掠夺的倭贼,维持着沿海秩序,所以不少官员为其说好话,在百姓口中的名声更是不错。

胡宗宪沉声道:“相比起徐海居无定所,四处流窜,汪直一直在沥港,希望重现双屿港的繁华,成为另一个海上行私的最大据点。”

“这个人野心勃勃,又会隐忍妥协,与我大明官府周旋,垄断了闽浙到倭国,倭国到南洋的商路,控制的船只已近两千艘,直接隶属于他的百姓多达十万人。”

“倭国对外的贸易,更是被他几乎垄断,不少大名甚至对其送礼上贡,丝毫不敢怠慢,俨然将之当成强大君王对待,如何不是最大的威胁呢?”

李天宠听得面色剧变:“此言当真?”

胡宗宪不好说,这些情报是朝鲜商人提供,但先生既然如此笃定,他也毫不迟疑地点头:“八九不离十!”

李天宠想到明军的战斗力,第一个念头是:“能否安抚?”

胡宗宪道:“朝廷想要安抚汪直,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开海禁。”

李天宠摇头:“绝无可能因为一商贾而开海禁!”

胡宗宪接着道:“确实不行,海禁一开,汪直就是最大的海商,并且光明正大地成为海洋上的霸主,到那个时候,朝廷的船只同行,恐怕都要仰此人鼻息!”

“关键是相比起其他海上盗匪,汪直与倭国的联系太紧密了,我们就算现在容忍,此次神道复苏的事情,此人也可能与倭人勾结,若是真的影响了大局,后悔也来不及了!”

最后一句让李天宠神情严峻起来:“既如此,扫荡周边,调查汪直,稍有异动,立刻进攻沥港!”

……

“汪直是心腹大患,此次未雨绸缪,若能将这个祸端平复,哪怕无法彻底剿灭倭寇,也能让倭情大为减缓。”

听了乘船而来的徐渭传话,李彦点头。

胡宗宪做得不错,虽非抗倭统帅,却能定下正确的战略目标。

如今的汪直,还没有和朝廷彻底撕破脸皮,忽商忽匪,甚至帮着朝廷杀倭寇,目的就是一家独大,积蓄力量,最终要挟官府,开港通市。

从历史的角度上看,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开启,中国不可避免地卷入全球化贸易的漩涡里,原定的朝贡政策,根本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贸易增长,海禁政策是应该开放的。

但开海禁归开海禁,正如之前李彦所言,那至少要等到将现在的倭寇平定,更不能被海商逼着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