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严嵩:天师还没用力,如日中天的严党就要倒下了?(第3/4页)

没办法,由于陶仲文的“二龙不相见”之说,自从嘉靖搬入西苑后,这两位亲生儿子,先是住在紫禁城内,然后出宫开府,就从来没有来过这里。

如今陶仲文已死,那个邪说自然不作数了,但人的习惯是很深刻的,嘉靖时至今日,才正式召见他们。

终于,精舍到了。

杨金水的视线,在严嵩身上留下意味深长的一瞥,悄无声息地退开,而吕芳的声音则接替响起:“裕王朱载垕,景王朱载圳,首辅严嵩觐见!”

景王快行一步,与裕王并肩入内,严嵩跟在后面,三人走入殿内,朝着位于太极八卦床上的身影行礼:“吾皇万岁!”

嘉靖依然是宽袍大袖的便服,不同的是,这次不是反季的。

以前这位道君皇帝,在冬季穿薄薄的丝绸,到了夏季反而换成了厚厚的淞江棉布,照这位的说法,是因为常年修道打坐练成的正果。

可实际上,那是常年服用道家丹药,冬燥夏凉,表现出与普通人的迥异。

不了解的人以为神异,了解的人不敢说破,成为了臣民逢迎的谀词,和皇帝自己受用的显耀。

只是现在,嘉靖自己改变了。

他在夏季,穿上了薄薄的丝绸,正常得让严嵩的心口忽然痛了起来,呼吸都有些急促。

“这是天师的影响!”

“如果没有此人的出现,庆儿不会陷在天师府,我严党也不会被逼到这个地步!”

“当时的担忧不仅没错,还是太过保守了……”

自从那个人在东南之地,弄起偌大的风雨后,严嵩就警惕起来,可依旧没有挡住其崛起之势。

关键是本以为你来我往的政治斗争,结果跟设想中的差距太大了。

对方好似什么都没做,如日中天的严党就要倒下了……

嘉靖自然不知道,自己仅仅是换了身衣服,就让当朝首辅心痛得无法呼吸,对着两个儿子开口道:“今日让你们入宫,本是为了考校学问,恰好严阁老觐见,朝中又有些风雨,一起议一议吧……赐座!”

“谢父皇!”“谢陛下!”

三人行礼后,纷纷坐下。

裕王和景王是该有座位的,按亲王规制,坐在嘉靖下首的东边。

严嵩在数年前就蒙特旨,赏坐矮墩,坐在嘉靖下首的西边。

吕芳照例,是站在嘉靖身侧稍稍靠后的位置。

如此一来,偌大的殿中,没有人跪着,君臣和睦,好似只是日常闲谈。

但场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此次交谈关系到的,或许是整个朝堂翻天覆地的变化。

只是嘉靖接下来的话语,让严嵩和两位皇子都微微一怔:“浙江巡抚胡宗宪急报,倭国又有动静,给他们看!”

吕芳将奏报传下,裕王、景王和严嵩分别看了,脸上都露出了浓浓的诧异。

嘉靖道:“怎么?觉得荒谬?”

严嵩努力运转迟钝的大脑思考,裕王则不敢随意发表意见,倒是景王洪亮的声音响起:“父皇,这倭国竟敢兴兵侵扰我大明,实在令孩儿感到震惊……”

嘉靖冷冷地道:“我中土大明,兆亿子民,每人一口唾沫,也能将那东海的倭国给淹喽,却被小小倭寇,在东南的土地上横行无忌,烧杀掳掠!今倭寇暂平,倭国还敢兴兵侵扰,你只是震惊么?难道就没有羞耻之意!”

景王赶忙起身,裕王也站了起来,就见弟弟已经半跪下去:“孩儿何止有羞耻之意,更要护我大明国威,展我大国血性,愿从军入伍,征战沙场,亲手斩下那些倭人的头颅,献于父皇!”

这话说得挺没水平,毕竟大明的王爷能从军入伍,征战沙场的,情况都有些特殊,比如燕王朱棣,比如汉王朱高煦……

但考虑到景王的年纪,能说出这番热血的话语,总比默不作声,浑身僵硬的裕王要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