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鸡丝凉面(第2/3页)

“是。”林稚点点头,“怎么了?”

“没什么。”陈平若有所思地摇摇头,“只是阿郎从前从来不吃这些冷食,连看都不会看一眼。”

林稚“啊”了一声,想起店内食客那句“今年夏天热得百年罕见”,找到理由:“许是今年的夏日格外炎热。”

陈平笑了笑,“或许吧。”

送走陈平,凉皮凉面也晾得差不多了,林稚把这些弹润的面皮捞出控水,拌上面筋和黄瓜丝,芝麻酱汁、香醋、蒜水和芥末油儿倒进去,招呼沈小七他们过来。

或许是天气炎热,又或许是年轻人本就爱出汗,沈小七和阿青两个人活似刚出水里捞出来一般,阿蓝稍好一些,但也没好太多。

林稚把距离最近的冰鉴拉过来,试图让他们凉快点,“怎么出了这么多汗?”

“比起这个。”沈小七撸起袖子擦了擦汗,“我更想知道阿郎你为什么一点汗都不出,明明也干了这么多活儿。”

林稚没好意思告诉他,这大概是体寒的唯一好处了。

一年四季,他最喜欢的季节就是夏天,春天和秋天稍次,最讨厌冬天,因为走到哪里都要揣着个汤婆子。

他讨厌汤婆子!

阿蓝拿布巾拭去了汗,又招呼其他三人净过手,这才开始吃面前的凉皮。

林稚给他们盛的这一碗不只是纯凉皮,还有凉面,再加上每碗都有的面筋,一碗能同时吃到三种面食,就是现代常说的“两掺”。

拿筷子搅和搅和,底下的料汁和黄瓜丝翻上来,淡酱色的料汁均匀包裹每一条凉皮、每一根凉面、每一块面筋,混合着清爽的黄瓜丝和多汁的面筋一同在嘴里咀嚼,酸辣又香滑。

一口凉皮下肚,沈小七马上觉得身上没那么热了,每一处毛孔都散发着舒爽:“好吃!”

阿青边吃边点头:“很开胃。”

“是啊。”阿蓝道,“我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索粉……呃,这个叫什么?”

“宽的叫凉皮,长的叫凉面。”

“凉皮凉面……”把这四个字细细品味一遍,阿青评价,“吃了确实令人凉爽,名字很合适。”

用完午食,林稚提着装了凉皮、凉面和鸡丝凉面的食盒,带着食单去找郭画匠。

郭画匠就是经常给他画食单的画匠。因对方画技逼真,索价也不贵,这几月以来林稚隔三岔五就要去找他补一次食单,一来二去,两人竟也相熟不少。

郭画匠是扬州人士,和阿青阿蓝两人一样,都是背井离乡来到临安城做生意。

林稚好奇,这丹青又不拘着什么地方,为何不远千里来到临安城?

郭画匠叹了口气。

原来当时扬州的丹青圈层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便是以进入圈子时间最长的人为尊,新人地位最低。

林稚听后皱了皱眉:“就算要弄出个等级制度,也该以画技为标准吧?”按照时间排序,怎么听怎么不靠谱。

郭画匠拍手道:“英雄所见略同,我也如此认为!”

“并非郭某人自夸,我的画技绝不在那几个‘长老’之下,却因为新人的身份处处受对方打压。”

“那时我年轻气盛,一生气便离开了扬州城。”

林稚很是唏嘘,安慰他道:“还好郭郎君坚持了下来。”

郭画匠点点头,又叹了口气,“虽然现在我也没有出人头地,但好歹能养家糊口,每个月都能给家中爹娘寄去一笔月钱,保他们吃喝不愁。”

“如果当初受到挫折就一蹶不振,现在的我,恐怕连西北风都没得喝。”说完,他爽朗地笑了两声。

林稚也笑了笑。

然后话题就落到了他的身上,“说起来,林小郎君,我也很佩服你啊。”

“你这么小的年岁,能把一家大酒楼做得如此出色,很不易啊!”

林稚不好意思道:“是小酒楼。”

“这些不重要。” 郭画匠摆摆手,“重要的是你能把酒楼经营得如此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