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章 唐王府?不,贼窝!(第2/5页)

唐王是唯一看重墨家的人,他解救了很多被关押起来的秦墨,甚至还将一部分秦墨派往唐国讲学,楚墨自然也不想放过这样的机会。

张不疑起身说道:“大王,昨晚尚方别府来了两个人,自称能帮助大王改善农具。”

“哦?人呢?”

刘长询问之后,便有两人起身,朝着刘长行礼,这两人皮肤黝黑,年纪也不大,相貌平常,不像是有什么才能的。

“赵利拜见大王!”

“赵人?你能改善农具?”

开口那人抬起头来,笑着说道:“臣乃农家之人,精通数算,也知农具改进之法。”

刘长大惊,农家他当然是知道的,这也是诸子百家之一,生命力极其顽强,这学派没有没落,因为他压根就没有兴起过,属于那种不上不下,却一直存在的,没有像墨家那么显赫过,但是墨家不在了,他依旧存在。

“什么?农家之人!”

那一刻,坐在右侧的几个儒生猛地跳了起来,破口大骂:“悖上下之序的奸贼!”

在百家争辩之时,儒家跟墨家总是过不去,见面就互掐,可儒家跟农家就更过不去了,关系极其恶劣,恶劣到双方见面基本就干架,没有缓和的余地。

刘长却不在乎,笑着说道:“农家?好啊,我正缺这方面的人才!你不去唐国,怎么却直接来找寡人呢?”

“额……张相乃儒家……”赵利隐晦的提了一句,随即又说道:“何况,我与大王有亲。”

“你我有亲?”

刘长满脸的困惑,赵利急忙说道:“臣乃是恒山真定赵……与大王……”

“荒谬!”季布忽然打断了他,严肃的说道:“我家大王祖籍沛县,出生与长安,不曾与赵地有关联。”

赵利一愣,恍然大悟,急忙俯身说道:“是我记错了,主要就是担心张相不肯收留,故而前来。”

跟墨家不同,农家一直都活跃在各地,各诸侯国里也有不少的农家,他们会采用农家的技术,但是不会听取他的治政理念,为什么呢?因为农家提出,所有人都要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他们以神农等人为先例,想让君主和大臣们停止对百姓的税收,让他们自己去耕作,养活自己。

因此,儒家认为他们想让君臣在土地里耕作,儒家复古,想要回到尧舜的年代,而这些人则是直接想回到原始社会,君王和大臣们一起在耕地里干活,简直就是无礼到了极点!

那为什么在秦朝时他们还能活下来,没有遭受始皇帝的迫害呢?

因为农家除了这个政治主张,还有一个耕战的政治主张,他们奖励发展农业生产,研究农业生产问题,在这方面颇有造诣,而这与秦朝的治国理念不谋而合,秦国最看重的就是耕战,因此他们活到了现在。

那为什么在大汉他们还能继续度日而不没落呢?

那是因为大汉抄……咳咳,在暴秦灭亡的基础上吸取了教训,吸纳了一小部分的治政理念,刚好就包括耕战,巧合,完全就是巧合!

儒家讲究礼法等级之类,而农家想要废等级,基本上就是喊人人平等,大家都要下地干活,自食其力,儒家讲究仁政,农家却说耕作是为了战争,战争是为了耕作,儒家讲复礼,农家却觉得尧舜是开了君主不事,迫害百姓的先例……双方算不上是相亲相爱,也能算是你死我活了。

因此,几乎在得知对方身份的那一刻,儒生们便勃然大怒,险些要与他们动手。

刘长却笑呵呵的,让那人坐在自己的身边。

季布低着头,欲言又止。

“你是真定人啊?哎呀,这地方寡人熟啊!听闻这里民风彪悍,数百年后,这里肯定会出猛将!”

赵利却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说道:“我略懂农利之法,在唐地曾看到大王所制作的新农具……大王,请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