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七章 听君一席话,白读十年书(第4/5页)

张不疑感慨道。

刘长瞥了他一眼,“想见他还不容易?你就等周昌落单的时候,从他背后狠狠给他来一下,次日朕就将你装进囚车里送到唐国去陪召平了!”

两人回到了皇宫的时候,远远的就看到了正在皇宫门口等待着他们的几个大臣。

其中居然有张苍!!!

刘长很是惊讶,他这师父往常可是日理万机啊,今日居然跟群臣在这里等着自己?

刘长也不废话,令群臣跟上自己,悠哉游哉的返回了宣室殿。

这些时日里,因为刘长外出,国事堆积了不少,都需要刘长来做主,起码要听群臣的汇报。

最先就是冯敬了,冯敬先前负责制定西域诸王的爵位和礼仪规格等方面的事情,这件事听起来不重要,却是刘长需要第一个来做主的事情,西域诸王很多,冯敬按着汉朝的制度,综合他们的各个方面,给与相应的爵位,从隶臣的数量到其他的衣食住行方面,都要跟大汉看齐,严格遵守大汉的礼法。

刘长听的直犯困,比起听这些,他更乐意带着人去平西域。

“诸王都同意将自己的子嗣派到长安来学习礼法……”

这件事,是陆贾来负责的,周勃等武将们认为,要直接灭亡这些国家,建立郡县,可陆贾却不同意。首先就是西域太大,道路不方便,其次是大汉官吏严重不足,要逐一设立郡县,派遣官吏,难度太大,目前根本不可能做到,大汉扩张太快,别说县了,就是郡,就已经增加了二十多个,官吏早就不够用了。

况且,西域各地之间的风俗差异巨大,矛盾重重,局势复杂,各国之间又很远,庙堂的命令到达这里都要一年多的时日,这如何能行??

因此,陆贾反对周勃设郡县的想法,提出将这些人变成大汉诸侯王,以委派三公九卿的方式进行控制,用礼法来教化他们。这个用礼法来教化,在后世人看来是懦弱且庸碌的行为,可陆贾所说的教化,不是拿着书劝他们遵守大汉礼仪,是带着剑去的。

陆贾是要从上而下的改变他们,让他们逐步融入大汉的文化体系之内,他很重视这些小国的储君,只要这些储君在长安长大,接受大汉的文化熏陶,让他们迎娶大汉宗室女,等他们回去之后,他们就会变成正儿八经的大汉诸侯王,哪怕是谋反了,也是穿着华服拿着汉剑来谋反的大汉诸侯王,再过一代就是带着老刘家的血了。

只可惜,老刘家的宗室女实在是太珍贵了,宗室都只顾着生儿子了,对此,吕禄表示,不必担心,我吕家的女儿多啊,够用。

国内有人支持陆贾,反对的人也不少,而反对的大多都是那些想要人头的将军们。

刘长对此的态度倒是偏向武将那一派。

他也觉得这么搞太麻烦,而且太慢,倒不如直接灭设郡县,可无奈啊,周昌那老狗找了太后,太后为他们撑腰,刘长就是再不情愿,也只能听从陆贾的想法。

“好,好,好,你说的很好!就这么办!”

刘长急忙点着头,急着让这位离开。

冯敬行了礼,这才离去。

第二个进来的就是柴武了。

他是来跟刘长请辞的,他准备辞官回乡。

刘长很是惊讶,在如今的猛将里,柴武已经是很年轻的了,虽然年轻,可战功赫赫,这个人打仗是很猛的,大破章邯,包围项羽,大破田既,大破陈豨,大破匈奴,诛杀韩信……哦,是韩王信。

高皇帝很看重他,总是让他担任后军主帅,负责自己的退路,在另一条历史线上,他也是受到了四哥的重用,直到他那个不靠谱的儿子跟着一个更加不靠谱的厉王谋反……他才无奈的退出了权力核心。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在历史上多次劝说四哥,他说;南越和朝鲜,在秦国时低头称臣,如今看不起大汉,居然敢僭越,陛下将大汉治理的很好,国力充足,请派我去灭掉这些小喽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