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悔不当初(第2/5页)

董安国清了清嗓子,“陛下,其实树木对耕地也是有好处的,许子说:在荒漠种植树木,不能耕作的荒芜土地就能变成肥沃的土地,在河流边种植树木,就能防止水灾,天下有郁郁葱葱的地方,都是灾害最小的地方,自然之道在于此,万物的生长在与……”

刘长若有所思的点着头,仿佛懂了什么,又问道;“许子是谁啊?”

董安国抿了抿嘴,若是面前的不是皇帝,此刻他早就卷起衣袖就开打了。

“乃是农家之圣许行子也。”

“哦,哦,朕想起来了,就是那个孟子夸为南蛮舌之人的许行?”

董安国的脸色更黑了。

栾布都有些看不下去了,清了清嗓子,“陛下,还是查看耕地的情况吧。”

“好!”

刘长沿路走了过去,一一查看,目前这里的试验田都是在想办法增加亩产,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办法,有的试验田很成功,亩产暴增,有的确实颗粒无收,而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这些人看起来都不是很沮丧,当刘长问起原由的时候,有官吏回答道:“我们并非失败,只是找出了一个错误之法门而已。”

刘长一愣,低声对一旁的吕禄说道:“这句话怎么听起来如此耳熟呢?”

“这不就是陛下在《格学》里的原话吗???那文真的是您写的吗??”

“哦,对,对,想起来,是朕的原话!”

“听闻你这里的亩产是最多的?”

刘长来到了一处耕地前,看着面前的官吏,那位官吏附身行礼,急忙说道;“陛下,是这样的。”

“你是怎么做到的?”

“臣先是在在地里开沟作垄,沟垄相间,将作物种在沟里,中耕除草时,将垄上的土逐次推到沟里,培育作物,二次耕作时,就可以让沟垄互换位置……这种办法可以保持地力,可以抗御灾害,田亩一斛以上……”

“哦??一斛以上??”

刘长眼前一亮,顿时咧嘴笑了起来,“不错,不错,禄!赏百……三百金!!”

看到刘长相当的满意,吕禄也走上前来,认真的说道:“陛下,我听闻,梁王拿出了自己的东苑,赏赐给了农家之人,让他们拿去耕作,短短的时日内,就大有成果,如今陛下的上林苑,比起东苑更是庞大……”

刘长若有所思的点着头。

“梁王以身作则,也当赏赐,各国诸侯也当效仿,梁王有园林,难道其余诸侯王就没有了吗?!”

“对了,朕记得你们建成侯府,就有不小的园林吧?”

吕禄麻木的点了点头,“是啊……不如东苑,可还是有一些。”

“哈哈哈,看你怕的!”

刘长大笑了起来,“将上林苑分出一半,赏赐给长安的农家,让他们去折腾吧!”

“唯!!”

对如今试验田的情况,刘长还是很满意的,不过,像梁国那样的大手笔,其他诸侯国是真的承担不起,你要是让赵国去招募大量的农家,让他们在几百里的土地上折腾,赵国的财政明年就得出大问题,不只是赵国,唐国怕是也扛不住,毕竟唐国的畜牧业也很发达,耕地面积其实并不大,肥沃土地也没有那么多,要拿出那么多来做科研,不太行。

像梁国这样得天独厚的狗大户,天下仅此一家。

“栾布啊,你要好好干啊,可不能被梁国那批人给比下去啊!”

“唯!”

“还有你,安国……你们农家寻常都是怎么去推广这些技术的?”

董安国迟疑了片刻,“陛下,我们都是亲自赶路,教导沿路的百姓……”

刘长轻轻摇着头,问道:“那你觉得,如何能让这些技术最快推广到各地去呢?”

董安国呆愣了片刻,方才说道:“邸报。”

“邸报只是最基础的,不过,朕迟早都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