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第3/4页)

“嗨,麦克,最近怎么样?”

麦克也咕哝了一声。一定是因为天气。芝加哥的冬季总有办法让人们不自觉地保存气力。

他设置完毕:一盏反光灯,光线从天花板上反射下来;然后掏出了曝光表11。十五年前,只是给拍摄场地设置灯光就需要安排一个摄制组成员;到了今天,大部分人都用现有光源拍摄,除了麦克;麦克会用灯光创造一种特定的情绪。这得花费时间来设置,当然颇有效果,工夫并没白花。

我拿不准他今天追求的是什么效果:明亮而喜庆的早上八点?柔和的午后光线?还是地狱边缘式的场景:无数个脸庞从黑暗的而模糊的背景上出现?这些年来,这已经成了个游戏:我试图从灯光角度、纱幕和滤镜的角度猜出他的意图。如果我们提前讨论的话,这是件极其容易的事,但有些时候,就像今天这样,他总让我猜测。

“好啊,”我说。“一个明亮、充满希望的场景,早上十点,春季。对吧?”

麦克把头发从前额上撩开:“接近了。”他冲我笑了一下,表示赞许。“犹如幼儿园的第一天:喜悦,整洁,无限的可能在前面等着。”

“我喜欢。”

一旦他对灯光满意了,我们就决定镜头的运用:定场镜头,摇摄,移动镜头,还有几个镜头要使用经过的摄影车。然后,为了采访乔丹,重新设置了门厅的灯光。我向他提了几个问题,他从容回答,沉着冷静,大体上重复了我们在他办公室的对话。采访完成后,麦克拍摄了切换镜头。

三点以后才完成,白昼开始消逝前还有几分钟——芝加哥冬季的下午,天色毫无预兆就会变得昏暗——所以麦克拍了些外景,包括一些乔丹走进和走出这幢建筑的跟踪镜头。我看着麦克执导,告诉乔丹从哪里开始,哪里结束,从门的哪一侧进入。看着特权下成长的孩子为寄养家庭长大的孩子工作,我突然觉得,老天自有办法让天平的两边向平衡靠拢。

“好啦,”麦克从取景器那里抬起头。“就拍到这里吧。”

麦克和工作人员拆卸设备时,乔丹穿过街道走了过来。看上去他真像个在圣诞节得到了想要的所有礼物的孩子。“这一天真的要来了,对吗?”

“什么意思?”

他双手插进口袋,笑了:“我为这个奋斗了很久很久,艾利。有一两次眼看就成功了,但总是出了岔子!不过现在——嘿,我们真的就要成功了,对吗?”他瞥了一眼那栋楼,呼出的白气缓缓上升,恰似一个个希望的小云朵。

我也朝他咧嘴一笑:“是的,乔丹,咱们成功了。”

“谢谢你。”

“别谢我。谢谢莉姬吧。”

“但你也帮了忙;你知道吗,有时候啊,我真觉得这一切都像一场梦!”

“哦,那么,让我第一个掐醒你吧。”

他大笑起来:“姐们儿,小心你对这哥们儿做了什么。”

麦克说了他明天会给窗口复制带配上时间码,所以我就下班了。交通很拥挤,高速公路上也得走走停停。我跟在一辆散发着汽油味儿的搬家货车后面缓慢地向前移动,依然满脑子都在想录像的事儿。

它应该起到启迪和教导的作用,但也应该让观众在内心感到不安。观看者应该看到这些孩子正在成功和失败之间摇晃;应该感受到孩子们岌岌可危的走钢丝般的生活。看了这段录像后,人们应该拥抱他们自己的孩子,对自己拥有的舒适生活充满感激。同时,也应该受到激励而有所行动——哪怕只是一个象征性的行动:一次捐赠、一个电话、一封信……只要有一样,都意味着我们成功了。

回家路上。

暮色缓缓而降,如薄纱般笼罩下来,汽车头灯已经亮起。孩子们应该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镜头应该深入他们的灵魂,捕捉他们的希望、挫折和梦想。解说词要尽量少,也不要画外音,除了乔丹充满洞察的话语;要有很多特写镜头,温暖的灯光,温馨的音乐,也许可以来点儿或欢快或伤感、次第变换的爵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