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九章 有骨气就在诏狱待着(第2/3页)

但林俊在杨廷和面前,不好意思直说。

杨廷和道:“今日朝会上,让言官去提,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的人就不要掺和意见了。你去知会一声。”

“这是为何?”

林俊先前还很强势,一脸耿直,似乎要拿出死谏的架势。

但其实他不过是个墙头草,看到杨廷和得势,才会事事听从,现在皇帝拿出诏狱来吓唬大臣,林俊也感受到自己可能因为先前为杨同和出力过多而被皇帝清算,口气比先前软化了不少。

杨廷和道:“本就不该提刑狱之事,不应牵扯法司谳狱,文官进谏便可。”

“哦。”

林俊大概听出来了。

杨廷和的意思是不要在朝堂上提把被下狱的人转移到三法司之类的议题,那会显得,连三法司都承认这是个案子……就应该维持一种论调,这是皇帝对那些进谏文士的政治迫害,跟刑狱无关。

……

……

众言官摩拳擦掌,等着跟小皇帝好好论一下对言路的保护。

大明有风闻言事的传统。

翰林本就有进言的资格,只是那些进言的监生……则属于自找的,他们自诩现在文官当道,却忘了太祖时定下监生不得议政的规矩,要说翰林被下狱是政治打击,那些监生则完全咎由自取。

但当天,朱四并没有出现在朝堂上。

司礼监秉笔太监黄锦和温祥二人出来传话,告知当日皇帝不上朝。

温祥是正德朝留下来的老人,脾气比较温和,说话也比较有亲和力,再加上温祥跟张太后关系比较亲近,他出面等于是告诉在场之人,张太后已知这件事,很可能跟皇帝的态度一致,等于是劝说众大臣认清形势,不要做无谓之争。

“……陛下昨夜为太皇太后守灵,偶感风寒,今日不能上朝,望诸位能理解。”

温祥把话说完,马上被人给团团围住。

黄锦往前走几步,围温祥的那群人立即退开。

以往黄锦这个提督东厂太监,没人当他是回事,但现在皇帝把诏狱的作用突显出来,别人这才想起,原来嘉靖朝也是有东厂的,只是先前这位东厂厂公“隐身”了而已。

东厂服务于皇帝,只有皇帝想用诏狱来做点什么事情的时候,东厂的作用才会突显。

杨廷和道:“陛下可有提过,如何处置因进言而被拿入诏狱的翰林众人?”

温祥一脸为难,摇摇头道:“未提。”

杨廷和拱拱手:“请温公公跟陛下传话,说是应当以仁恕而宽于法度,这有违孝义。若是因一件小事而牵连广泛,只怕会人心思动。”

既是在劝谏,又是在警告。

不要以为我们文官就一点办法都没有。

只是拿了一群无关大局的翰林而已,就算是翰林院不也没伤筋动骨么?

就算陛下您不怕大臣造反,难道不怕我们文官集团把事情闹大?到时一堆大臣跑去皇宫门口跪谏,再或是对外宣扬说你是个昏君,影响到你名声,那你皇位的合法性,也会受到天下人的怀疑。

我杨某人一直在妥协,你这个当皇帝的难道连退让一步海阔天空都不懂吗?这么任性妄为?

温祥一时不知该说什么好。

黄锦近前道:“诸位大人,咱家说一句,陛下拿下进言的臣僚,不过是因孝义纷争而产生的愤怒,并没有要折煞文人风骨,也未有要问询其幕后是否有指使人之意,乃是小惩大诫,若是在诏狱中关几天,这都受不住,那他们的风骨何在?”

黄锦等于是在呛杨廷和。

说什么要皇帝要懂得仁恕,还拿什么失去人心来吓唬,现在就告诉你们,那群人既然敢说,就应该做好承担相应后果的准备。

不能一个个嘴上得理不饶人,一旦把人拿下就开始骂娘……你们不是有文人风骨吗?在诏狱里待几天,这是成全你们的时候,别在这里无病呻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