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五十三章 换谁?怎么换?(第2/3页)

张永把书信放下,叹息道:“眼下唐制台在西北,可说是声望正隆,就怕……咱家有心无力。”

吴州道:“这点张公公毋须担忧,唐大人从西北撤下是早晚之事,只希望关键时候,张公公能在谁继任上,上奏疏以陈明。彭尚书为表诚意,已备下厚礼,准备送到张公公府上……”

先前杨廷和以把张永两个弟弟重新封爵,或是赐什么世袭锦衣卫指挥使之类的好处,让张永为其效命。

结果张永在居庸关一战中并没有听杨慎的话去阻挡唐寅出兵。

现在杨廷和改了战略,让彭泽给张永送银子。

名你不喜欢,权你可能觉得自己拿不到也拿不稳,那银子总归是你所好吧?

“哎呀。”

张永听了这话,真有些动心。

对张永这样的人来说,前半生虽然风光,但为了维持个好名声没攒下多少家底,或者说距离他心中的期望值差得有点远,现在彭泽这么识相,知道他缺银子就给送银子……太监最喜欢的就是攒钱,很合张永的胃口。

在银子面前,张永就要好好想想了,自己算是新皇派系的人吗?

怕是新皇对他会有隔阂,唐寅也不会把他当知己亲信,而且他张永也不屑于听从唐寅的调遣。

“厚礼,是多少?”

张永不玩虚的。

说送礼,那就看看你们的价码是否能让我心动吧。

吴州笑道:“纹银三万两,若是张公公觉得不够,还可再商议。”

这价码的确很高。

当年刘瑾当政时,受刘宇贿赂,一次收了一万两便大喜过望。

张永收了那么多人的礼物,从来没有超过五千两的时候,这彭泽一上来就送三万两,让他觉得,这是个大方的人,或许真可以跟其谈谈这笔生意。

“嘶……不少,的确不少。”

张永一听,脸上满是笑容,旋即又皱眉,带着疑虑道,“话说这西北军政大权,不是咱家能干涉的,就算将唐制台调回,要换上来的人,怕是陛下也要斟酌再三。咱家一介内臣,无甚能耐,就怕说出的话,没人肯听。”

吴州吹捧道:“居庸关之战,要不是有张公公坐镇,何来告捷?陛下对于张公公的意见,必定是在意的,只要张公公肯出言的话……”

张永道:“出言,就给三万两?”

作为一个太监,话说得浅显直白。

他不像那些文人一样,喜欢兜圈子,或者是打一些不切实际的包票。

张永觉得自己的意见不会被皇帝当回事,可他却会替陈九畴说情,以换取这三万两……若是这边说,你必须要成事才能给银子,办不成不给或者少给,那张永必定马上翻脸。

吴州笑道:“这是自然。就当在张公公这里买个交情。”

“好一句买个交情,买卖不成仁义在,这活,咱家接了!”

张永爽快答应此事。

……

……

转眼过了新年。

到了嘉靖二年。

朱四对于自己皇位的稳固,有了一定自信,当皇帝也当出点水平来了,感觉江山万里,有自己一席之地。

年后朝议第一场,是在正月初七。

众大臣年后上来就拿西北之事做文章,提出让唐寅回京,换上更有经验的人来接替其职位,并提到卸任的陈九畴一直留在大同等候调遣。

好像陈九畴随时都可以重新上岗一般。

朱四面带不屑之色:“朕对唐卿家做事能力很认可,现在他在宣府干得好好的,为何要将他换下来?再说了,唐卿家回京师后,给他安排个什么差事做?”

众大臣一听,有戏。

这算是在谈条件吧?

皇帝的意思,不就是在说,你们只要给唐寅的官职合适,朕还是可以考虑的。

这件事非要由吏部尚书乔宇出来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