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九章 时机未到(第2/3页)

“异己?呵呵。”

毛纪摇头苦笑。

都是大臣,谁是异己呢?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大不了撂挑子不干,难道杨廷和走了,还有谁能威胁到小皇帝的皇位不成?

蒋冕突然又想到什么,面带疑惑之色:“吏部和礼部都没动静,莫不是陛下想以京营兵权做文章?先拿兵权,再动西北,然后更迭兵部尚书,重起干戈?”

在蒋冕看来,小皇帝暂时没动作,很可能是时机不对。

先前虽然皇帝已拿到锦衣卫、京营的兵权,但毕竟不牢固,而西北军政又多在兵部尚书彭泽控制下,彭泽是杨廷和的人。

现在趁着杨廷和走了,彭泽称病,皇帝有可能想先拿回兵权,再在朝中大兴事端,把老臣一个个逼走。

……

……

猜测终究是猜测,蒋冕没有实证,皇帝看起来也没着急出手,一切都风平浪静。

杨廷和走后第三天。

朝议如以往那般进行。

没什么重要的事,却在朝议即将结束时,皇帝提出要祭祀孔子。

“朕准备派内阁大学士毛阁老前去主持祭祀大典,诸位卿家有何意见?”朱四问询在场大臣的意见。

其实更像是命令。

派大学士祭祀孔庙,本来就合情合理,而毛纪作为次辅,理应承担起责任,总不能让首辅亲自去吧?

工部左侍郎童瑞走列道:“陛下,目前内阁事务繁忙,或以翰林学士前往更为妥当。”

童瑞虽然是工部侍郎,但其实一直都倾向于杨廷和派系。

杨廷和一直没有拿到工部的权限,工部尚书赵璜向来严守中立,而在赵璜之下,工部的文官多以杨廷和马首是瞻。

文官们担心的是,皇帝突然提出祭祀孔庙,是想削弱杨廷和派系在朝堂的影响力。

内阁现在靠蒋冕和毛纪撑着,若毛纪走了,费宏和刘春这两个非杨廷和亲信的阁臣,会对蒋冕把持朝政形成很大的影响,使得内阁票拟立场,逐渐往新皇方向倾斜。

朱四语气平和:“若朕只以翰林学士,而不以大学士主持祭祀大典,会不会显得不够重视?不过距离祭祀尚有一段时间,人选可以暂缓决定,不过还是要抓紧时间拿出结果来,毕竟路上也要耽搁时间。”

大明对孔庙的祭祀,主要是以孔子诞辰为祭祀的时间点,即农历八月二十七。

一般负责祭祀的官员从京城出发,都以八月初为节点,而眼下尚且是七月中旬,也就是还是十多天的时间敲定最后人选。

……

……

皇帝只是在朝堂上随口一提,说是打压文官,始终只是猜测。

如果皇帝派个内阁大学士去祭祀孔庙,就成了打压,那文官也未免太过玻璃心了。

而在朝议结束后,众大臣一起出了奉天殿,孙交疾步跟上蒋冕和毛纪二人。

“敬之,老朽有话对你说。”

孙交显得很急切,而且言下之意,只跟蒋冕一个人对话,毛纪需要靠边站。

毛纪笑了笑,先与刘春等人往阁部值房去了。

孙交则跟蒋冕走了一条小路,确定周遭没人能听到后,孙交才带着遗憾道:“老朽多番请辞,奈何陛下总不肯批准。”

蒋冕心想,你来就是为说这件事?

你是说过要跟杨介夫一起退,但谁都知道退不退的决定权不在大臣自身,你越是这么在意,反而显得你做作。

“无妨。”

蒋冕摆手道,“有志同你在朝,大明户部钱粮稳固,不用内阁操心……也幸好你在啊……”

意思是我可没巴望你走,你别以为别人都跟你一样小肚鸡肠。

孙交道:“老朽明言也是不想让你误会。现在老朽还有一个消息,陛下找老朽谈过有关内阁增加人选之事。”

“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