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所谓荣光 李三娘:弟弟,让你白费口舌……(第2/4页)

【是平阳昭公主在战局稳定之后,就退居幕后?这可能吗?她甘心吗?】

【一个完全有能力,也不比男子差的女子,一个已经统领了七万多人队伍的女主帅,怎么就要突然退居幕后了?】

【所以,这若是平阳昭公主之意,于情于理都不合。】

【那么,只能是外界因素的迫使……】

隋末乱世。

听到这里,李娘蓦地攥紧了手。

随即无声扯了扯嘴角。

外界因素的迫使……如今她遭受的,岂不是同样的事情?

【究竟是什么外界因素?】

【让我们来看看于史书记载中,关于平阳昭公主以军礼去下葬时的情景——】

【平阳昭公主下葬时,及将葬,诏加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

【这是军礼规格,但有礼官和大臣反对,提意见说——“以礼,妇人无鼓吹。”】

【即女人下葬时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

【为什么不合?难道她没有在乱世之中出了力?难道她没有组建那超七万余人的队伍?难道她没有和李世民一起攻克长安?难道那山西的咽喉要道,不是她带领娘子军去驻守和防守?!】

【哦,是了,也是给出了答案——简简单单的“妇人”,以及“女人”二字,与古礼制不合,就能抹杀她的一切!!】

咔哒——

武则天将手中的茶盏放于桌案上,无声讽笑。

妇人,女人……与古礼制不合,呵,何其可笑。

【何其可笑,以这种理由来阻止,好像一个女人的身份,就能让他们有理由去蔑视平阳昭公主所做的一切!】

【恐怕他们还以为理由正当,也理所应当。】

【可还是那句话,是非功过,自在人心,世道是会变的,历史总会留下痕迹,哪怕平阳昭公主的事迹仅此而已,可从其中,我们依旧能描画出一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子形象来!】

【而试图将其功劳掩埋之人,必遭人唾弃鄙夷。】

隋末乱世。

李元吉僵硬着脸色,梗着脖子,突然想到,今日他来这里闹着一出,这营帐之外,可是有许多人看着听着……

今日之事,恐怕也必然留下印记,而悠悠众口,又如何堵的住?

他这位姐姐,在后世之中,显然是备受推崇之女子,而他现在……

一想到此,李元吉简直想在心中骂脏!

怎么天幕就偏偏说起了她李娘!

现在又叫他该如何收场?!

【礼官是如此说,但李渊反驳道:“鼓吹,军乐也。往者公主于司竹举兵以应义旗,亲执金鼓,有克定之勋。周之文母,列于十乱;公主功参佐命,非常妇人之所匹也。何得无鼓吹!”】

【就是说,当时李渊为平阳昭公主说了话,认为平阳昭公主于过往总是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也因此,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

李娘一愣,抬头看了看李渊。

不过李渊也是面露诧异之色,随即反应过来,轻咳一声,立即又收敛了神色。

他竟会如此说吗?

再看另一边的李元吉。

听到这里,李元吉的脸色更是不怎么好,紧抿着唇说不出话来,也不知心中是作何感想。

然后又听天幕继续道——

【基于此,便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昭公主,并且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而这也就是后世称她为“平阳昭公主”的由来。】

【平阳昭公主,“昭”这个谥号,确实是缘由李渊。】

【李渊也为自己女儿说了话,他也知道自己的女儿亲临战场,身先士卒,擂鼓鸣金,参谋军务,更知道,从古到今,何尝有过这样的女子?而且李渊也确实是要以军礼来下葬自己的女儿,并赐谥号为“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