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苏轼(第5/8页)

【所以一番运作下来,宋神宗最后还是放了苏轼,但有一句话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苏轼是被放出来了,可也被贬到了黄州去,自此,从乌台诗案过后,苏轼的人

生就可谓是跌到了人生谷底。】

【就像苏轼写的那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足以见证他沦落成为一个犯官,心理的落差之大。】

苏洵这时候往旁边一看。

行,兄弟两个都不说话了,表情还都有些复杂。

“这大概才是天幕说的‘词穷而后工’,都给我好好听着。”两人只能蔫嗒嗒的开口道——

“是,父亲。”

【黄州可以说是苏轼的人生低谷,但也可以说是凝练苏轼的地方。】

【毕竟别忘了,苏轼可还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号——“苏东坡”,而黄州之地,就是使得苏轼真正凝练为苏东坡的地方。】

【苏轼很多重要的作品,几乎都出自黄州。】

【作为一个犯官,这时候的苏轼可没什么钱了,那没了收入,苏轼得到一个粉丝的帮助,只能在一处废弃的军营中种地,而这块地在城东,所以他的“苏东坡”别号,就是从这里来的。】

【在此期间,苏轼还像杜甫一样,给自己盖了一个屋子,叫做“雪堂”,这时候的苏轼,不再是通判和知州,而是一个更加走进百姓中间的普通人,而且让人跌破下巴的是,这时候的苏轼,不仅吃耕牛的肉,甚至还会半夜翻城墙。】

【要知道这在当时可是犯法的事,而且苏轼这时候年纪也不小了,竟还能有如此心性,也可见他旷达的人生观。】

"嗯?竟是还有很多重要的作品?"

原先以为申请外调,去那么多地辗转任职,已经是仕途跌宕了,没想到竟还有更悲惨的遭遇,可真是令人想不到。

看来写诗真的有风险!

但话说回来,穷而后工啊……

这四个字,可真是更让他们纠结和难言。

或许真应了那句话——"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真是难啊难,真难啊。

不过倒要看看,这苏轼在黄州期间,又有多优秀和出众的作品出来。

【提起苏东坡,想必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必然是我们现在极其出名的“东坡肉”了,这东坡肉就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研究出来的美食,而且不止是东坡肉,其实苏轼还研究了很多其他美食,比如还有东坡饼,只不过东坡

肉最出名罢了。】

【甚至苏轼还为东坡肉写了一首词,想必苏轼对这东坡肉也是真爱吧。】

【不过大家都熟知东坡肉和苏轼有关,不知道了不了解“河东狮吼”这个词,其实也和苏轼有关?】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在苏轼的雪堂旁边,他的一个好朋友陈糙也住在这附近,于是苏轼经常去陈惜家里和对方聊天,而有一天晚上,两人聊得太过尽兴,于是陈惜的妻子柳月娥就急了,朝两人怒吼,大意就是都几点了,还不睡觉!】

【“河东狮吼”的典故就是出自陈惜和其妻子的故事,没想到苏轼也沾边吧,甚至还体验过一次。】

【不过这些都只是苏轼在黄州生活的一些趣事等,而要说起真正缔造神话的事情——那就是宋神宗元丰五年,在这一年里,苏轼竟接连产出了六部作品!而这每一部作品,都毫不夸张的说,完全足以让苏轼屹立文坛不倒!】

"什么?!一年内六部作品,每一个难道都是千古佳作?是这个意思吗?!"

"这……究竟怎么写出来的?!"

"不是真的如此夸张吧?"

听到这里之时,唐朝的文人尤其反应极大,也很有些不敢相信。

都是文人,创作一首诗容易,可要说能流传下去,成为千古佳作的,那可就不容易了。

尤其还是能流传下去那么多千古佳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