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霍去病辛弃疾你是我转世吗(第3/4页)

她听到天幕的话,陷入深深的沉默。

金人贵族对山东沦陷区的农民的剥削非常严重,他们建立红袄军是为了抵抗金人。

她和

哥哥还是心念着祖国。起义只是为了抗金,没有针对朝廷的意思。

可"归正人"的称呼实在是让她太心寒了。

宋朝开国皇帝听到这种消息,都气闷了,额头青筋直跳:"天幕骂得好,骂得好,不过骂得还不够。”

“忠人义士想要过河,还不被允许,这还有天理吗!”普通百姓被金兵躁.躏,想要过河求生,居然还被标记为盗贼,这还有王法吗?”

弟弟赵光义看到哥哥被气得双目通红,心里笑嘻嘻,对哥哥的后代抱以崇高的嘲讽。

不过他还是聪明的,思来想去,安抚道:“长江虽然是天险,过河难度很大,但不是不能过河。金兵伪装成普通百姓,随便坐条小船,就能长驱直入。再说了,即使那些百姓不是金兵,也有可能是有歹心的探子。“南宋朝廷不让人过河,也有一定道理。"

开国皇帝赵匡胤闻言,觉得能说得通,可还是不能接受。

“说到底还不是那南宋朝廷一手造成了这种局面。如果他们不逃,这些百姓又怎么会落到这种地步,怎么会被迫成为归正人?这是他们造的孽。"

突然间,赵匡

胤以史为鉴,想到了都城的事情。

对了。南宋朝廷惧怕蛮夷过长江,北宋朝廷也怕蛮夷过黄河。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早早看出来了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一直想把都城迁到洛阳,然后迁到长安。

可是之前弟弟赵光义搬出来名将吴起的话:“在德不在险”。

朝廷官员也觉得汴京身为交通枢纽,经过多朝积淀,很繁华,比被毁的洛阳好多了。

出于种种考虑,他们不想迁都。

赵匡胤之前妥协了,现在看到北宋的结局,冷着脸看向赵光义和文武百官:“就是你们之前不让朕迁都到洛阳,所以才会发生那靖康耻,你们也是罪人。”

"汴京古往今来被称为四战之地可不是开玩笑的,周围没有任何天险。北方的蛮夷只要一过黄河,就能打到汴京。”

“谁又能管得了浩浩荡荡的河流呢?永远只能被动挨打。”“这下还要拦着朕迁都吗?”赵光义和文武百官陷入沉默。

开封确实无险可守,连皇帝都金兵长驱直入掳走了,这个都城好像确实不太能住。

【辛弃疾想来想去,自己身上没有功劳的话,回到南边,也要被歧视。那就趁自己还在沦陷区,做出一点功劳来!】

【金国学习汉文化,也把科举考试学过去了。辛弃疾就借科举考试的方便,前去金国的首都,绘制首都重要据点的地图。】

【号称南宋詹姆斯邦德。】

【金兵非常残暴,盘剥百姓,沦陷区的百姓苦不堪言,起义军一波接着一波。】

【辛弃疾虽然出生在沦陷地,可是对金朝没有好感,于是揭竿而起,拉起了两干人的队伍,投奔了起义军首领耿京。】

【辛弃疾有家学渊源,读书很多,非常聪明,能说会道。】【起义军首领耿京一看,哎呀,这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呀!】

【于是辛弃疾被任命为掌书记,负责起义军的文书工作,还负责和朝廷联络,总之是个非常重要的官职。】

【起义军一直跟金国打游击战,战功赫赫。】

【南宋朝廷不管心里怎么想,表面上对抗金起义军是拉拢的,会招安他们,联合抗金。】

【起义军首领耿京也爱国,希望能被招安,所以就让辛弃疾跟南宋朝廷联络,商

计招安的車情向灯拓女的争情。】

【这天,辛弃疾正跟南宋朝廷的使者聊着策略。】

【突然,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准备归顺朝廷的耿京被叛徒杀了!】【叛徒张安国不希望起义军归顺朝廷,于是杀了首领耿京,想去投靠金国。】【辛弃疾一听,怒发冲冠,这还得了!他这辈子最恨的就是叛徒!】【于是,辛弃疾拉了一个五十人的敢死队,冲到了五万人的金兵大营。】【得知这件事情的人都觉得辛弃疾傻,这不是纯粹的自杀行为吗?】【结果辛弃疾成功了,他人挡杀人,佛挡杀佛,把张安国给绑了出来,带回南宋朝廷斩首示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