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唐太宗:李隆基这个败家子!(第5/5页)

“那是什么东西?”朋友疑惑不已。

唐代诗人张籍左看右看,见四周没人,跟做贼一样地说道:“这上面是纸灰。”

朋友瞠目结舌:“啊?你吃这些东西做什么?”

唐代诗人张籍笑着说道:“这可不是普通的纸灰,这是杜工部的纸灰烧成的。

这东西进了肺腑之后,我的肺腑就被他的诗给洗过了,就能沾上他的文采了,说不定马上也要写出《登高》一样的诗文呢。”

朋友:“……”

唐代诗人张籍贼眉鼠眼地说:“单吃的话吃不下去,韵嗓子,得配蜂蜜吃,一次能吃一大勺。

我一天吃三勺,定时定量。这是我的独门秘技,别人我不告诉他,你千万别跟别人说。”

朋友:“……”

谢谢,没人会想学的。

朋友觉得太离谱了,结果没过多久,张籍就写出来了:"恨不相逢未嫁时。"

朋友:“……”

他有了一个危险的念头,现在吃还来得及吗?

【杜甫这一生从《望岳》开始,从《登高》结束。

年轻的他想爬上泰山,一览众山小。晚年多病的他登上高台,物理上一览众山小,但实际上什么也没得到。

不知道他回忆起年少梦想的时候,该有多么怅然。

很多人说,李白好像从未老去,杜甫好像从未年轻,杜甫的诗歌读来苦兮兮的,全是不停地倒苦水。

可这些苦又何尝不是现实?

不是说天真的人读不懂,而是经历过社会毒打的人,能更加理解杜甫的诗歌。

白居易年少经历战乱,评价杜甫的诗歌:“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

宋代诗人陈与义经历了靖康之变,方知杜甫诗的可贵:“但恨平生意,轻了少陵诗”。

现代诗人郁达夫经历了战乱,写道:“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

鲁迅曾经说:"我总觉得陶潜站得稍稍远一点,李白站得稍稍高一点,这也是时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还活在我们堆里似的。”

杜甫处在黑暗中,提灯写着诗,站在光明里的人自然看不懂。

杜甫也希望那些人永远不要懂。】

弹幕里的观众显然不认可博主说的话。他们表示:谁还没被社会毒打过呢?谁不能欣赏杜甫的诗歌呢?

一时间,弹幕里全是表白杜甫的声音。

安史之乱后的世界中,杜甫的妻儿看着天幕,心中百感交集。

他们活得窘迫,穷困潦倒。谁能想到峰回路转,杜甫死后居然变得那么出名,地位还那么高,还这么受人喜爱。

杜甫一生只有一个妻子,没有妾。妻子陪他一起吃糖咽菜,一起逃亡,最后一起终老。

妻子望着杜甫说道:“夫君的才华有目共睹,时间只会让美酒变得更加香醇,真好。”

然而年迈的杜甫望着天幕,心酸,悲痛,惆怅等等情绪涌在心头。

“可是那个人说得对,不要懂最好,不该懂的。”

好像越痛苦的人越能欣赏他的诗歌,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他希望所有人都不要欣赏。

天下太平,人们吃饱穿暖、开开心心最好了。

不要听他这个糟老头子发牢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