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后续+盘点十大帝王诗人(第2/5页)

(看李白的诗真的有一种,我要是能这么写,即使现在死了也值得的感觉。他真的,我哭死。)

古青青的视频热度还算可以,在这段时间,弹幕超级多。这些蝇头小字几乎将天幕遮得密密麻麻,一时间人们只能看到这铺天盖地的弹幕,都看不见背后的演讲节目了。

很多人惊叹,李白的地位太高!

可是韩愈并不觉得稀奇,闭上眼睛,自言自语:"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一代文圣,李翰林当得起。”

他深深为李白在未来呼风唤雨而

感到高兴,像是想到什么,有些嘲讽意味地笑了笑:"李翰林活着的时候被人轻慢,死后人人都来攀。那些人若是还活着,不知道有多后悔。"

唐玄宗李隆基就是曾经轻慢李白的一员,地位在这些人中最高。

直到看完这段视频,李隆基这才深刻意识自己赶走的人在未来的影响力。

人的名,树的影。

他心里震惊,迷茫,羡慕,甚至还有一丝丝嫉妒。那些未来人提及自己没有好话,提起李白就全是溢美之辞,凭什么李白的风头居然压过自己?

他才是大唐之主,天潢贵胄!

他们俩还都姓李,李白好像也有皇室血脉,凭什么自己就不如他?

李隆基选择性地忽略了他未来的昏庸事件。

高力士见他这副模样,隐隐约约猜到他的想法:"陛下,李太白本来风头就很盟,天幕出现之后想必会更加出名,不如把那李太白召回来。”

唐玄宗李隆基却放不下身段,他刚刚才把李白赶走了,天幕一出,他就屁颠屁颠让李白回来,天子威严何在?

而且他有更深的考量。李白想当宰辅,如果把他叫来朝廷又没让他当,想必他又会写很多诗攻击自己。

总而言之,李白是个烫手山芋,他不想沾,只想敬而远之。

他含含糊糊:"此事日后再议。"

高力士闻言松了口气,他跟李白有嫌弃,可不想让李白回来:"陛下没有征召杜甫,此时又没有征召李白。想必朝堂和乡野之间会有所微词。"

之前,唐玄宗李隆基并不喜欢杜甫那些讽刺朝廷的事,所以没有立刻征召杜甫。

唐玄宗李隆基: "管那些做甚,让他们说去罢!朕堂堂天子还能受他们的威胁?"

太子李亨随侍左右,心中无语,越发意识到父皇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善于纳谏,英明神武的帝王了。

如今他夜郎自大,自欺欺人,心胸狭小,还特别好面子。

太子李亨如果是现代人,想必都会怀疑一下父亲是否有老年痴呆的前兆。

他暗暗下决定,等到他继位,一定会重用李白和杜甫。

如果是曾经的李白,可能很在

意唐玄宗的心意。他入宫之后被皇上冷遇,还写了闺怨诗。

可现在他真的没那么在意唐玄宗了。

因为唐玄宗晚年昏庸,天怒人怨,居然导致安史之乱爆发,人们嘴上不敢说什么,心里都是有怨气的。

李白对于唐玄宗的明君滤镜有点碎了。

而且他在乎唐玄宗的看法,是因为他想封侯拜相,大唐男子最好的出路就是当官。

他在未来获得了千万倍的尊重和爱戴,心中的郁气一扫而空,吐出浊气。

未来的伯乐很多,他这只大鹏终究扶摇而上九万里!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这种情况也不复存在。

他暗下决心,目前大唐还有安禄山的隐患,他要借着天降的气运匡扶天下。等到大唐江山社稷稳定下来,他便学张良倘徉于山水之间吧。

但是这一次,他不再是心灰意冷地放逐自己,而是主动用脚步丈量大唐的美好河山。

古青青:【李白的事情讲完了,视频也到尾声,这个系列的视频总共盘点了十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