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荀子醉米酒(第4/8页)

荀子叹气:“鲁儒们也带了一些典籍入秦,只是数量只占鲁国所藏典籍的极小一部分。”

朱襄拍着胸脯道:“荀子,我马上准备和楚国做棉布生意。我去把他们掠走的鲁国典籍买回来!”

荀子斥责道:“怎么满口买卖?”

朱襄垂着头听训。

荀子道:“换得后好好整理,让人多抄几份后再送往咸阳。”

朱襄乖巧道:“是。”

蔺贽对朱襄挤眉弄眼。荀子就是嘴硬!

“不仅鲁国被灭了,卫国也几乎已经成为魏国附属。”子楚道,“魏王为了挽回逼走魏无忌的威信,执杀卫国国君,立他的女婿为国君。”

朱襄疑惑:“执杀?”

“魏王命令卫国国君去拜见他,卫国国君去了之后,他就把卫国国君杀了。”蔡泽脸上露出嘲讽的冷笑,“他以为这么做,能挽回自己的威信。”

秦王柱摸了摸脑袋:“这……这比我君父还过分。”

秦昭襄王最大的黑历史就是诱骗楚怀王入秦后将其囚禁,致使楚怀王在秦国郁郁而终。

但即便是秦昭襄王,也只是软禁楚怀王,好吃好喝地供着他,只是不准他回国。命令他国国君前来拜见,然后直接杀掉,这也太……

荀子默默喝了一口米酒。连秦王都认为魏王此举太过,魏王,哼。

朱襄也默默可了一口米酒压压惊。

此时礼乐崩坏,一个国君比一个国君寡义无耻。对比来对比去,被中原文明排斥在外的蛮夷秦国国君和楚国国君,居然道德还稍稍高一些了。

魏王此举居然比战国大魔王、良心深海沟秦昭襄王还令人不屑。

这是什么让人笑不出来的地狱笑话?

再喝一口米酒压压惊。

在原本历史中,魏王会在公元前252年才执杀卫怀君,因为信陵君在公元前253年抑郁而终了。

魏王猜忌魏无忌,夺走魏无忌的兵权,导致最后一次六国合纵攻秦失败后,一无所有的魏无忌被软禁在魏国,整日以酒消愁,公元前253年病逝。

魏无忌死后,魏王这才心慌了。

他知道秦国不来攻打魏王,正是因为信陵君的震慑。

秦国不是打不过有信陵君的魏国,只是很麻烦,所以先绕开魏国。

现在信陵君死了,所有魏国贵族都知道,秦国人可能要打过来了。

魏王在排挤猜忌魏无忌的时候,朝中群臣都认可了。

虽然有同情魏无忌的人,但他们不能忤逆魏王的意见。而大部分魏国贵族对魏无忌不仅心存嫉妒,也不满信陵君的处事行为。

信陵君结交朋友和收留门客不看出身,只看才华和自己的眼缘。他常常与一些庶民门客平等相交,连姐夫平原君都曾经对此颇有微词,所以魏国贵族,特别是与信陵君同为魏国公子的一些人,对信陵君就更加不满。

信陵君每次掌握权力,都会将手下门客安插在重要职位。

这在战国是惯例。贵族的家臣,就是在贵族得势的时候充当下属的。

但信陵君那些门客出身不好,比如他带去冲锋陷阵的先锋,居然是个屠狗之辈。魏国贵族不认可这些人站在自己头上,获得自己立不了的功劳。

所以魏国贵族既敬仰魏无忌,依赖魏无忌,又“瞧不起”魏无忌的处事。

这一切在魏无忌死后就不一样了。

魏无忌活着的时候,即便他们对魏无忌不好,秦国攻打过来时,身为魏公子的魏无忌还是会为魏国卖命,所以他们肆无忌惮。

魏无忌死了,他们就算跪下给魏无忌磕头磕到头破血流,魏无忌也不可能领兵保护魏国了。

于是魏国朝堂对魏王的不满声音日益加重,魏王的威信一落千丈。

这时候魏王才病急乱投医,用了执杀卫怀君,立自己女婿为卫国国君,将卫国完全纳入魏国的招数来彰显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