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活着总要升级打怪(第6/8页)

但这个案子,倒给了我们一个新的认识,翻井盖。北京市有多少井盖呢?50万到60万个,比游戏机厅可多多了。我们当然不能把这些井盖全掀了。就做了个推算。13岁的孩子被绑了,绑架的游戏厅离他逃跑的雨水井不足3公里。我们就把齐威儿子平时去的游戏机厅作为一个定位,方圆3公里的井盖全他妈给掀了。电力井盖、自来水井盖、雨水井盖、燃气井盖,可能藏人的一个都没放过。

没消息就是好消息。其实我们特怕在井里发现孩子,因为一旦发现,肯定不可能是活的了。我们倒宁愿徒劳无功,这至少有孩子还活着的希望啊。

这就又回到了原点。甚至我们会想,是不是这俩案子本身并没有联系。但我直觉上认定不会,两处案发地点其实很近的。俩孩子又都爱上游戏厅。

也去了游戏机厅调查,穿绿衣服的没注意不说,日子久了,老板也记不住那小孩儿最后来是哪天了。

大伙儿垂头丧气,可这个案子必须得破,现在也算是走到死胡同了,怎么办?还得往下查。就着这个13岁孩子的绑架案往下查。是不是同一个人绑架了齐威的孩子不能确定,能确定的是,13岁那孩子跑了,绑匪没拿到钱,他肯定还会犯案。为什么是从这家游戏厅绑架而不是那家,绑匪是如何选定地点的,以我们的经验来说,这应该是绑匪的舒适区,他很可能就在这个区域活动。这不是瞎猜,你冷不丁问一个朝阳人海淀区哪儿有背人的井盖,他百分之一百不知道。你必须得熟悉这片儿区域才可能知道这种不起眼儿的细节。

我们开始巡逻蹲守,也不知道绑匪什么时候出现。每天早起8点,一直到夜里11点没有人了,我们才散了。我们在这个地区苦苦等了8个月,就在这个地区。我们天天住在人派出所沙发上,没日没夜在那片儿出没。那8个月可焦虑了,也懊丧过。这个案子到底能不能破?齐威的孩子到底哪儿去了?而我们能干吗呢?走访是一部分,之后全国串案是一部分,蹲守是一部分,铁了心了。

蹲了8个月,到转过年夏天了。附近有一个莱特曼迪厅,旁边有一个游戏厅。我们在莱特曼迪厅的时候,发现有一个人从那儿走过去了,穿了身儿绿军装,匆匆就走过去了。穿绿军装的其实不少见,但这个人不对。第一反应就感觉这个人不对。他就没有那把衣服架起来的气势,军人也好,警官也好,甚至保安,身姿他跟普通人就是不一样,那是多年训练出来的。我们推断绑匪是假冒军人而不是退伍军人也不是没原因,因为若真是退役的,他没必要扮上出来冒险,太容易被查出来。就像那些假冒军官骗相亲姑娘的,百分之一百没当过兵。你要是参过军入过伍,在我们公安局面前等于是透明的,你什么资料国家全有。

我们在追他的时候,人不见了。不是我们暴露了,是他步履匆匆,另外周围人也多,再加上道路情况复杂,就失之交臂了。职业的敏感性让我们觉察到他是嫌疑人,因为他的体貌特征,包括穿的衣服,走路匆忙,感觉就是嫌疑人,但是没有抓到。在游戏厅,就在游戏厅门口,我们发现这个人,但没有抓到。

干警察时间长了以后,我们在人群里面,真的有职业敏感,看的人太多了,阅人无数,知道哪一个是好人,哪一个是坏人,在火车站那么多人,老百姓看不出来,警察真能看出来。

我们就继续在这儿待,因为有线索了,目标明确。差不多是一个月之后,我们又在莱特曼门口发现了这个人,他仍旧穿着绿军装。怎么接近他最保妥?唯一的办法,就是盘查他。这是个很好的试金石。你贸然抓捕,弄错了会打草惊蛇,你盘查他能捕捉他眉眼神色。